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杨绕宏 张小芬
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7年第37期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各地屡有发生,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直接危及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内涵特点
所谓校园欺凌,是指中小学内欺凌者欺负弱小者的行为。校园欺凌通常重复发生,有时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校园暴力是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之一。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行为的主体是学校内部的个别师生员工和部分校外人员,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是主流。客体是学校内部的师生员工,重点是未成年学生。这种行为的结果,是以客体受到强制性伤害为代价的。校园暴力是一种学校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给学校造成危害,也殃及社会,殃及千家万户。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管理的失误。
1、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制教育。虽然各校都聘有法制副校长,但很少到学校开展实质性的工作。2、一味强调文化成绩,不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3、学校管理松懈,疏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4、个别学校不能坚持依法治教 (二)家庭因素
1、不良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孩子不健全的性格,是产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诱因。 2、不良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健康成长笼罩了一层阴影,使孩子思想偏激,进而转化为报复或攻击性。 (三)社会的影响
1、暴力文化充斥社会,给学生心灵埋下了暴力的种子。虽然我国有关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许多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受不良网站、书刊的影视,是他们走向堕落和犯罪的诱因。
2、不良的社会风气,为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提供了温床。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不良的生活习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