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结合图象可知,溶液的pH=9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HCO3﹣)>c(NH4+)>c(NH3?H2O)>c(CO32﹣),故A正确;
B.NH4HCO3溶液中,pH=7.1溶液显碱性,图象可知PH=7.1时c(NH4+)=c(HCO3﹣),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H4+)+c(NH3?H2O)=c(HCO3﹣)+c(CO32﹣)+c(H2CO3),得到c(NH3?H2O)=c(H2CO3)+c(CO32
﹣
),故B正确;
C.0.1mol/L的NH4HCO3溶液的pH=7.1,根据图象可知,当溶液pH增大时,铵根离子浓度逐渐减小,而碳酸氢根离子能够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
D.由于0.1mol/L的NH4HCO3溶液的pH=7.1,说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则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Ka1(H2CO3),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结合图象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的水解原理等知识,解题关键: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难点B,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原理在判断离子浓度大小中的应用方法。 10.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晶体的组成特点及常见的性质判断,晶体硅、金刚石和二氧化硅等是常见的原子晶体。 【详解】
A、氖属于分子晶体,选项A不选;
B、食盐为氯化钠晶体,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选项B不选; C、干冰属于分子晶体,选项C不选; D、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选项D选; 答案选D。 11.C 【解析】 【详解】
A. H+、Fe2+、NO3—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H+,H+与AlO2—在溶液中能够反应,且NH4+与AlO2—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pH=12的溶液显碱性,OH-与K+、Na+、CH3COO-、Br-不反应,且K+、Na+、CH3COO-、Br-之间也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 滴加几滴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含有Fe3+,Fe3+、I-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得出I为氨水滴加到氯化铝溶液中的图象,II为KOH滴加到氯化铝溶液中的图象,c点为恰好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点。 【详解】
A选项,根据分析得到c点恰好反应完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是氯化铝物质的量的3倍,
0.024L?0.5mol?L-1因此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A正确; 0.020Lc==0.2mol?L-13B选项,根据图象可以确定导电率与离子种类、离子浓度有关,故B正确;
C选项,c点是氢氧化铝沉淀,再加入KOH,则沉淀开始溶解,其cd段发生的反应是Al(OH)3+OH-=AlO2
-
+2H2O,故C正确;
D选项,e点是KOH、KAlO2、KCl,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K+)+c(H+)=c(Cl-)+c(OH-)+c(AlO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C 【解析】 【详解】
A.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继续电离出氢离子,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如果稀释相同倍数,则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所以将pH=4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稀释成pH=5的溶液时所加水的量,醋酸加入水的量大于盐酸,A项错误;
B. 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所以氢氧化钠抑制水电离、碳酸钠促进水电离,氢氧化钠中水电离程度小于碳酸钠溶液中水电离程度,B项错误;
C. 碳酸根离子与铵根离子相互促进水解,所以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于碳酸铵,C项正确; D. 相同温度下,醋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小,所以前者电离程度小于后者,所以10 mL 0.1mol/L的醋酸与100 mL 0.01mol/L的醋酸中H+的物质的量前者小于后者,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D项是易错点,10 mL 0.1mol/L的醋酸与100 mL 0.01mol/L要注意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不是一个概念,的醋酸物质的量虽然相同,但物质的量浓度不同,则电离程度不同。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纵观反应始终,容易看出只有两种元素的价态有变化,其一是Cu到Cu(NO3)2,每个Cu升2价,失251.2gCu共失电子个电子;另一个是HNO3到NaNO2,每个N降2价,得2个电子。
51.2g×2=1.6mol,
64g/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铜失去的电子等于HNO3到NaNO2得到的电子,所以溶液中n(NaNO2)==0.8mol,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溶液为NaNO3、NaNO2混合溶液,根据钠离子守恒有n(NaNO3)+n(NaNO2)=n(Na+),所以溶液中n(NaNO3)=n(Na+)-n(NaNO2)=0.5L×2mol/L-0.8mol=0.2mol,故选A。 15.C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长期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分解,导致消毒液失效,故A正确;
B.“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 ,“洁厕剂”通常含盐酸,二者同时使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而失效,不能同时使用,故B正确;
C.1L0.2mol/LNaClO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2mol,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ClO-水解生成HClO,导致溶液中ClO-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故C错误;
D.NaClO具有氧化性,起消毒作用时Cl元素化合价降低,由+1价变为-1价,则0.1molNaClO转移0.2mole-,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次氯酸是一种比碳酸还弱的弱酸,它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具有漂白性,强氧化性等性质,在使用时经常制成含氯的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易于保存和运输,在次氯酸钠杀菌消毒时氯的化合价降低为-1价。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CH3COOOH + H2O 双氧水的转化率(利用率) (蛇形)冷凝管 CH3COOH + H2O2?????加热过滤 C 仪器5“油水分离器”水面高度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6用于冷凝回流,名称是(蛇形)冷凝管,反应器2中乙酸和双氧水在固体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
固体酸催化剂0.3?V1?V2?V
?CH3COOOH + H2O,故答案为:应生成过氧乙酸,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 + H2O2?????(蛇形)冷加热?CH3COOOH + H2O; 凝管;CH3COOH + H2O2?????加热固体酸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2)反应中CH3COOOH过量,可以使反应持续正向进行,提高双氧水的转化率,反应器2中为过氧乙酸、为反应完的反应物及固体催化剂的混合物,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得到粗产品,故答案为:双氧水的转化率(利用率);过滤;
(3)由于乙酸丁酯可与水形成沸点更低的混合物,利于水的蒸发,从而可以提高过氧乙酸的产率,因此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4)乙酸和双氧水在固体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当仪器5中的水面高度不再发生改变时,即没有H2O生成,反应已经结束,故答案为:仪器5“油水分离器”水面高度不变; (5)已知I2+2S2O32-=2I-+S4O62-,由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可知:
“O-O”10.05V1?10?3:I2:2-2S2O32 0.1V1?10-3双氧水与高锰酸钾反应,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
5H2O250.05V2?10-3则
:2KMnO45 0.02V2?10-3Vn样品中含有n(CH3COOOH)=(1.15V1×11-3-1.15V2×11-3)mol,由公式c=可得,样品中的过氧乙酸的浓6V(0.05V1?10-3-0.05V2?10-3)0.3?V1-V2?0.3?V1?V2?=度为,故答案为:。 VV?10-3V6【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第(5)问,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发生的反应,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建立关系式,得到样品中过氧乙酸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得其浓度。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 乙醇 羧基 取代反应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