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6 13:30: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四节 鱼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鲫鱼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是( )

A.两者所含气体成分含量相同

B.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C.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D.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增多

2.鲫鱼的头、尾部较尖,躯干部较宽,整个身体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 ) A.游泳 B.取食 C.呼吸

D.升降

3.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可以混合放养在一个池塘里,其依据是五种鱼( ) A.生长快慢、对水温的要求一致 B.觅食和生殖方式不同 C.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 D.个体大小和代谢方式不同

4.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鱼塘的冰面上凿很多孔洞,目的是( ) A.提高鱼塘中水的温度 B.提高鱼塘中水的含氧量 C.减小鱼塘中水的压力 D.有利于给养殖的鱼喂食

5.在鱼缸内饲养金鱼,若放养过多,会发现金鱼频频“浮头”,并很快死亡,金鱼死亡的原因是( A.食物不足 B.氧气不足 C.空间太小

D.相互攻击

6.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水流动的方向是( ) A.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B.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 C.墨水由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 D.墨水由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7.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的是( ) A.鲫鱼 B.海马 C.乌贼

D.鲨鱼

8.“鱼戏莲叶间”是描写小鱼在莲叶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A.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B.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

D.所有鱼鳍共同协调配合

9.飞飞和妈妈去市场买鱼,妈妈告诉飞飞,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来辨别鱼的新鲜程度。下列方法比较科学且可行的是( ) A.观察鳞片是否完整 B.观察鳃丝颜色是否鲜红 C.观察体表是否湿润 D.触摸鱼身体软硬程度

10.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关于“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鲫鱼在水中用肺呼吸 B.鲫鱼没有脊柱

C.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胸鳍和腹鳍 D.鲫鱼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11.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C.体表都被有鳞片,并且适应各种水域环境 D.在水中用鳃呼吸

12.阅读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地吐泡泡。鲫鱼说:“‘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小时吗?”

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待一小时吗?”

鲫鱼想了想说:“敢!”心里却想:“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

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地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

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吧。”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

(1)鲫鱼失败的原因:它不知道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的门户 (填“在”或“不在”)头部。

(2)岸上空气中氧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得多,鲫鱼为什么还会死亡呢?

探究创新

★13.在某市近郊一养鱼专业村,村民们不断发现鱼塘里的鱼大批死亡。经过调查,村民认为鱼塘里的鱼集群死亡可能是由鱼塘的水质变坏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来探究鱼塘的水质是否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

(1)你提出的问题:该村鱼塘的水质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吗? (2)你作出的假设: 。

(3)你的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 。

(4)根据你的实验假设和控制的变量,将以下实验补充完整。

可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盛有足够的该村鱼塘水,乙盆盛有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健康生活的水,以及 。 实验步骤:

(5)根据你的实验设计,预测你的实验结论:

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此鱼塘中的水质不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 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的集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他原因; 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 。

★14.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骤 1 各加入1 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⑤⑥不做任何处3 均升高10 ℃ 升高10 ℃ 理 4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 ,试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C 2.A 3.C

4.B 冬天结冰以后,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及时溶入水中补充鱼呼吸消耗的氧气,容易造成水中缺氧而使鱼死亡。 5.B 6.A 7.C

8.C 鱼在水中游泳时,尾部和躯干部不停地摆动提供了运动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作用。 9.B 10.D

11.C 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鳞片,如海马全身无鳞。不同的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 12.答案 (1)不在

(2)鲫鱼用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

13.解析 探究实验设计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五个步骤,最关键的是设计好对照实验,以及根据现象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 (2)该村鱼塘的水质导致了鱼的集群死亡(只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合理假设均可)

(3)水质

(4)若干条健康的该村养殖的鱼

①在甲盆中放入若干条健康的鱼,在乙盆中放入等量的健康的鱼,并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养殖;

②一定时间后,观察鱼的生活状况。

(5)③该村鱼塘中的水质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 14.答案 (1)水温

(2)根据金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 (3)烧杯③④组 烧杯①②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导致变量不唯一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bnbg9d8y0565jb3urou8mpoj7ocb000zq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