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90分钟完成 满分100分) 2019年1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 1.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2.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液氧 C.空气 D.石油 3.调味品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白醋
D.芝麻油
4.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铝 Ag B.两个氯原子 Cl2 C.干冰 CO2 D.硫酸铵 NH4SO4 5.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水和冰 B.金刚石和石墨 C.氧气和液氧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6.食用瘦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7.洁净空气的成份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8.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为了减少
A.煤的浪费 B.氧气的消耗 C.二氧化碳的排放 D.酸雨的形成 9.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分子
A.由原子构成 B.质量很小 C.体积变大 D.间隙增大 10.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氦气作保护气 B.酒精作燃料 C.液氮作冷冻剂 D.氧气用于呼吸 11.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产生耀眼白光 B.产生黑色固体 C.产生蓝紫色火焰 D.产生大量白雾 12.在2H2S + 3O2 →2SO2 + 2H2O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A.S、O B.只有S C.只有O
D.H、S、O
13.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蒸发皿 C.烧杯 D.电子天平
1
14. 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样 B.加料 C.加热 D.熄灭 15.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的气泡逸出,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增大 B.溶解度不变 C.浓度减小 D.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 16.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四种气体最好的方法是
A.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观察气体的颜色 D.用澄清石灰水 17.溶洞中存在的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还原反应 18.右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
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紫色 B.蓝色 19.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0.比较2molH2O和1molH2O2(过氧化氢),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 B.分子数相同 C.含氢分子数相同 D.含氧原子数相同 21.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A.温度 B.溶质性质 C.溶剂种类 D.溶剂体积
2?2KCl+3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22.根据化学方程式:2KClO3???△ C.红色 D.无色
MnO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状态 C.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氧气可助燃
?? 2CO这个化学方程式读法正确的是 23.对C+CO2 ????A.碳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B.碳加二氧化碳等于一氧化碳
C.一个碳原子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等于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D.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2
高温
24.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备 C.收集 D.验满 25.20℃时,甲、乙两烧杯中分别放入同溶质的饱和溶液100g和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
两烧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 26.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 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 量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A.乙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丙C.该反应可表示为乙 甲+丁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7:5 27.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3 + 5 点燃
+ 6 + x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甲 乙 丙 丁 戊
A.x=2
B.该反应中有4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28.t℃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
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100g水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29.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有利于用外焰加热
B.开始加热时导管口有气泡逸出,石灰水没有马上变浑浊
?2Cu+CO2 C.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D.实验结束后先拔开管口的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
30.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
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2Y3 B.X3Y2 C.X2Y7 D.X3Y7
高温 3
二、填空题(本题含5 道题,共36分) 3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① 大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1) 。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② PM2.5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2) 作用。
③ 请从“A.二氧化碳B.稀盐酸C.大理石D.氖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 母):用做建筑材料的 (3)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 (4) ;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 (5) 。 ④ 请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生活中涉及到的物质: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6) ;作燃料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7) ; 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胆矾 (8) ;用于制温度计的水银 (9) 。 32.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① 常温下测得某水样的pH=6,则此水样呈 (10) (选填“酸”“中”或“碱”)性。 ②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加入Cl2的作用是 (11) 。 ③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问题:
I.从宏观上观察:如右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 (12) ,b中产生的气体是 (13) (填化学式)。 II.从微观上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14) (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III.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 33.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① 氯化钠由 (16) 种元素组成,0.1mol氯化钠的质量是 (17) g,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8) (精确到0.01)。
②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不溶性杂质,制成精盐的操作流程如下:
I.称取m g粗盐样品;称量时,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 (19) 键,用 (20) (填仪器名称)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天平显示m g;
II.操作a的名称 (21) ,溶液中进一步分离获得精盐,操作b的名称是 (22) ;
称量粗盐m g 加水溶解 操作a 滤渣 滤液 操作b 精盐 冷却 称量精盐n g 4
III. 已知:
组别 产率 对产率的评价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验后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第1组 75% 偏低 第2组 65% 偏低 第3组 88% 偏高 第4组 72% 偏低 下面是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23) ;
A.第1组:没有蒸干,精盐中仍有水分 B.第2组: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C.第3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D.第4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③ 若现有25g10%的食盐溶液欲配制成5%的食盐溶液,则需加水 (24) g。 34.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进行如
图2所示实验。
S(g/100g水)
A 图1 图2
B C ① t1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25) 。
② 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6) 。
③ 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27)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④ 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28) 。 a.A、B、C中,只有C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C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A和B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A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C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35.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图。
① 写出步骤a、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 、 (30) 。 ② c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31) 。
③ c操作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32) ,其中原子团的名称是 (33) 。 ④ 该实验方案中 (34) 步骤(选填“a”、“b”、“c”、“d”、“e”)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5
a b c d 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