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8
和 可以化成 和 202054
14、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0.3= 0.03= 0.003=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331
如: = = =
1054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3如: = 4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3如:2 = 10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同分母比较;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
化成小数比较;仿通分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131234
= = = = = = = 2445555
13571111 = = = = = = = = 888816202550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 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 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 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分数知识图解: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与除法 :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
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真分数与假分数 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带分数 (整数部分和真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分、通分子: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通分)
最大公因数
约 分 求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
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最简真分数、最简假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 分 求最小公倍数 (短除法)
分数比大小 (通分、同分子、化成小数、仿通分)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取近似值
五、图形的运动(三)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旋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平移、旋转
对称点是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点 (对称点一般用于轴对称) 对应点是一个图形经变换后,变换后的的图形与变换前的图形位置相同的点
(对应点一般用于平移和旋转)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
(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
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特征):
(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称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依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称点位置 (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五、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区别 轴对称图形 只有一个图形 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成轴对称 有两个图形 只有一条对称轴 联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系 2.都有对称轴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六、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
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七、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八、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九、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十、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每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六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
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11111111111
2、规律 =1- = - = - = - 20452262312343、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 :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121516
0.875+ + + +0.8 0.4×33× 23×0.375×
383423
含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含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数字换减法式 数字换加法式 2112916759
0.875+ + + 0.375× × × 35× 101×
38373293610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 乘法分配律(添项) 乘法分配律(添项) 9955
101×0.9- ×1 95.5÷1.6-15.5÷1.6 101×0.9- 52× +29× -0.625
101088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数字换乘法式 53727
18- -0.375 1 - -0.75 12 -( +0.4) 0.56×125 8416516
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数字换乘法式 3200÷2.5÷0.4 2700÷2.5÷2.7 5900÷(2.5×5.9) 33333×33333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能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2722711 + - 250÷0.8×0.4 1 - + 29×0.25÷0.29 31633163
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 2)
(1)逐个法: 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 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七 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复试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1.整理数据。
2.画出纵轴和横轴,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标出各点的数据,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4.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数量单位和制图日期 注: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 二“标”(标数据) 三“连”(连线)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八 数学广角—找次品
用天平找次品规律: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3、找次品规律
1 2 3 4 5 …次数 3 3×3 3×3×3 3×3×3×3 3×3×3×3×3 …
3 9 27 81 243 … 次品个数 解方程方法一:消项(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 ;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 1:把方程里的“括号”全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 几 , 要先消去其中一边的 几 (如果有“-几”,就把“-几”消去,如果没有“-几”,就把较小的消去掉) 3:消去 “-几”, 消去“÷”
4:把这边的数字全部消掉,先消“+ -” 再消“÷” 最后消“×”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几 都要写成 几+数字)
解方程方法二:移项(+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 1:把方程里的“括号”全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 几 ,就把其中一边的 几 移到另一边 (如果有“-几”,就把“-几”移到另一边。如果没有“-几”,就把较小的移到另一边) 3:把“-几”移到另一边,把 “÷”移到另一边”
4:把这边的数字全部移到另一边,先移“+ -” 再移“÷” 最后移“×”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几 都要写成 几+数字)
长度单位换算 km m dm cm 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km2 m2 dm2 cm2 m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L mL m3 dm3 cm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质量单位换算 t kɡ ɡ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h min s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