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进展
第一节 现代农业
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进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进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人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 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人和现代企业家一路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大体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之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此加速了农业生产的进展。
例题:
1.现代农业大体特点是( )。
A.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 B.技术高度密集
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D.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 『正确答案』D
二、现代农业的大体特征
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欠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进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欠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进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
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的大体特征有: 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
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材、信息等要素
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物供给、农业环保、农业参观、文化传承 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 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 第六,农业进展的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例题:
1.人少地多、劳动力欠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提高土地生产率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 『正确答案』B
2.现代农业的大体特征包括( )。(2009年真题) A.农业技术的先导性 B.农业要素的集约性 C.农业功能的多元性 D.农业效益的单一性 E.农业进展的可持续性 『正确答案』ABCE
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特征是商品化(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高度商品化);方向是持续化(追求农业可持续进展);目标是产业化(产供销和贸工农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第三,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市场化。第四,流通与消费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期货交易。第五,农业进展的可持续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第六,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协作、专业分工、商品化经营。 例题:
1.现代农业的进展目标是( )。
A.农业可持续进展 B.一体化产业体系 C.发达的农产品市场 D.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 『正确答案』B
四、我国现代农业进展阶段与主要类型 我国现代农业进展能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试探和起步阶段(1949-1978年)。1957年,现代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同义语,被第一次提出。第二阶段,基础和展开阶段(1978-2000年)。第三阶段,攻坚与实质阶段(2001-今)。
我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都市农业、参观农业、种源农业和能源农业。
生态农业是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农业中的一种新农业,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进展目标。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大体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
精准农业是指利用全世界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和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刻不同性信息,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数字农业是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农作物发育生长、病虫害发生、水肥状况转变和相应的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按期获取信息,成立动态空间多维系统,模拟农业生产进程中各种现象。 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域,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参观农业是指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 种源农业,是以种养殖业的良种建设工程为核心,通过良种产业化和生产规模化的新兴农业。
能源农业是有目的地生产生物质能含量大、利用价值高的农作物,并通过现代技术手腕将凝结在农作物中的生物质能开发出来,将其转化为可供直接利用的能源。 例题:
1.以种养殖业的良种建设工程为核心,通过良种产业化和生产规模化的农业类型是( )。
A.生态农业 B.精准农业 C.能源农业 D.种源农业 『正确答案』D
2.一种完全不用或大体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的农业类型是( )。
A.都市农业 B.种源农业 C.有机农业 D.生态农业 <[答疑编号6] 『正确答案』C
五、我国现代农业进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第一,支持现代农业进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第二,科技水平掉队,人力资本水平不高。第三,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许多设施陈腐老化。第四,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进展。第五,要素市场,专门是支撑现代农业进展的市场发育不足。
六、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办法与任务 第一章 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进展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推行
考试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特点与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进展的作用,农业技术推行的内涵和职能,农业技术推行的一般程序,了解我国农业技术推行的现状。
一、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与特点
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进展进程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进程。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按技术进化程度的不同分为: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技术进化是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例如新品种的育成和利用、施肥方式的改良、浇灌技术改良等;技术革命是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革,其结果往往是原有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如杂交水稻技术、转基因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
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第一,综合性:涉及多方面领域。第二,渐进性:研究周期长,渐进式的技术进步。第三,区域适应性:农业科技应用因区域自然条件而不同。第四,应用的不肯定性:农业科技应用存在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 例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农业科技领域内的技术革命的技术有( )。 A.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利用 B.施肥方式的改良 C.浇灌技术改良
D.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正确答案』D
2.由农业生产特点所决定,农业科技进步具有( )的特点。(2009年真题) A.应用的肯定性 B.渐进性
C.区域适应性 D.应用的不肯定性 E.综合性
『正确答案』BCDE
3.农业进展史上有两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以( )为主导,标志着美国杂交王米、墨西哥等进展中国家的“绿色革命”和化肥农药的普遍利用。(2009年真题) A.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 B.现代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 C.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 D.农业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正确答案』C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
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科技进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品种改良、作物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第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农业基础设施、农用能源;第三,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第四,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技术进步:劳动技术、管理技术。
三、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
内部动力:产量目标、质量目标、利润目标、产品竞争力目标
外部动力: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城镇化进展、农业外贸、农业现代化 例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动力源于( )。 A.农村产业结构变革 B.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