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 爱护)着小麻雀,想(救护 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战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静 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用“√”选出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4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紧张—( ) 庞大—( ) 危险—( ) 强大—( )
3. 猎狗慢慢地向后退的原因是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语段中“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共27分)
(一)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共13分)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1.写出诗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吟: 瑟瑟: 可怜: 真珠: 2.这首诗按 顺序,描写了从 到 这段时间江边的景色变化,表达了作者 之情。(4分)
3.下列对于“铺”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残阳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景象 B.写出了秋天夕阳独有的柔和
C.写出了霞光非常强烈,把江水映得通红的景象 D.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本诗前两句的景象。(3分)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共14分)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子: 折枝:
(2)取之信然。 ...
之: 信然: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尝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4分)
4.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道边苦李 B.王戎与诸小儿游 C.王戎七岁 D.多子的李树 三、阅读《蟋蟀的住宅》片段,完成练习。(26分)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
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2.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问句?( )(填序号)(4分) A. 设问句 B.疑问句 C. 反问句
3. 蟋蟀挖掘住宅的工具是____________,工具是那样________,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________。片段中,作者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6分)
4. 片段的第( )段话写出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特点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_国的____________(作者名字)通过细致的________发现的。(12分)
四、阅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片段,然后做题。(23分)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 )母亲不相信,( )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