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音乐 - 《茉莉花的芬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1:01: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茉莉花的芬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音乐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形式,并在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发展。 2.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剧《图兰朵》与《茉莉花》的联系,会唱江苏民歌《茉莉花》的主题音乐。 3.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等形式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感悟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

内涵,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培养学生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聆听、模仿、学唱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美国高音萨克斯演奏家肯尼基改编的萨克斯作品《茉莉花》。 二.新课教学

1. 了解《茉莉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2.聆听江苏版《茉莉花》。 3.欣赏器乐版江苏《茉莉花》。

4.分析这“两首”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欣赏东北《茉莉花》。 6.聆听河北《茉莉花》。 7.三个版本进行对比分析。

8.欣赏歌剧《图兰朵》“茉莉花”片段。 9.学唱江苏《茉莉花》片段。

10.了解《茉莉花》在中国、在世界的传播和传承。

教学拓展

学生进行江苏版《茉莉花》的演唱展示。 欣赏完整的肯尼金版《茉莉花》。

课堂小结

找学生对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进行概括总结。

《情感之声》学情分析

一、 高中阶段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的能力远远达不到课标的要求,由于一些音乐作品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的兴趣。再加上在音乐方面没有升学压力,因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不高。

二、 当下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远远达不到专业的程度,接触音乐的途径也主要是电视和网络且大部分都是流行音乐,所以在课堂上应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讨论分析,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而积极性。

三、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和分析,因此在课堂上营造合理的学习情境,结合视、听、唱等方法进行教学。

《茉莉花的芬芳》效果分析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标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对音乐作品进行展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更易于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更直接的参与音乐,从而有效地降低学习音乐的难度。其中的小组讨论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本节课围绕地区、旋律特点、歌词和情感表达四个方面,充分结合谱例,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茉莉花。本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回答也比较积极,全程围绕情感这条主线分别对《茉莉花》这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全面透彻,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茉莉花的芬芳》教材分析

一、《茉莉花》是一首民歌。

民歌的含义: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民歌的体裁形式:山歌、劳动号子、小调 二、茉莉花的起源与特征

《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歌曲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生动含蓄地表达了青年人的爱情,也被认为表露了一位少女爱花、惜花、护花的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各地的《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只是在流传过程中,受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而派生出许多风格各异的《茉莉花》音调,同时也被音乐家作为素材,改编或创作出各种不同的表演形式。

《茉莉花的芬芳》评测练习

地区 江苏 旋律特点 歌词 情感表达 委婉、细腻 婉约、含蓄 都表达了姑娘对茉莉花的喜东北/河北 粗犷、豪放 直接、爽快 爱,爱花、惜花。

1. 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体裁形式,《茉莉花》属于( ) 2. 在国外流传的第一首中国民歌是( ) 3. 中国的第二国歌是( )

4. 因流传地域语言不同,各地的《茉莉花》在风格色彩上有明显的差异,这体现了民歌的( )性。

a.集体性 b.口头性 c.即兴性 d.地域性

《茉莉花的芬芳》教学反思

本课以“茉莉花”为主题,选取了江苏、东北、河北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和歌剧《图兰朵》中的片段《东边升起月亮》作为聆听曲目。

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首先分别聆听了江苏、东北和河北的版本,又欣赏了《图兰朵》片段,接着,又学唱了江苏版的《茉莉花》。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茉莉花》的细腻、婉转、优美、流畅,感悟茉莉花的朴实无华、洁白无瑕的精神品质,领略中国民歌的持久魅力,我简洁的讲解了地理环境和地方民歌曲调的关系、地方文化对民歌的影响、风俗民情对民歌的影响。向学生介绍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的《图兰朵》就是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的故事,他把《茉莉花》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中国民歌也随着这部剧的流传而享誉世界,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听觉器官、视觉器官,让学生喜爱《茉莉花》这首民歌,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重点不够突出,在下次的教学活动中会将这部分改进,呈现更优秀的课堂!

《茉莉花的芬芳》课标分析

最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美育对人的教育功能,音乐作为普通高中美育的基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上,主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对音乐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进行体验、感悟、鉴赏和评价。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而中国民族音乐作为我们的本土音乐更因该得到重视,学生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和艺术实践熟悉并热爱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

高中音乐 - 《茉莉花的芬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c03q528dv9pugm7qnnb9acj39qpyw00ej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