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乐旺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初步设计
(三)设计洪水
乐旺河,乐宽河流域内无实测的洪水资料,故采用“雨洪法”根据设计暴雨成果和量算的流域参数,按《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使用手册》(含修订本)之规定,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因项目区河道上游流域面积大于300km2而小于1000km2,因此,本次雨洪法计算使用的公式为:
Qp=0.674r0.922f 0.125j0.082F0.723?CKpH24?1.23 F:流域集水面积(km 2)
r:地汇流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取0.056 f:流域型状系数,等于F/L2 J:主河道坡降,取0.0186 C:洪峰径流系数,取0.65~0.88
H24-设计流域系数中心24小时点雨量均值(mm),取122.4mm KP模比系数查图或通过频率计算得到的相应频率p的倍比系数 经计算,乐旺河灌溉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流量为0.2402m3/s,乐宽河灌溉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流量为0.1335m3/s。 (四)设计洪水和理性分析
从暴雨统计参数来看,望谟气象站确定的设计流域暴雨统计参数与贵州省最新的有关暴雨等值线图是相吻合的,选定的暴雨参数合理。综上所述,本次推求的设计流域洪水成果是合理的。 (五)施工洪水
本工程所在流域一般在5月份进入汛期,10月份结束,11月—
第 13 页 共 62 页
望谟县乐旺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初步设计
次年4月为枯水季。根据本流域的洪水特征,结合施工期安排,拟定为11~次年3月、11~次年4月、12~次年3月、12~次年4月分四个时段进行分析,以便于施工组织设计。
统计望谟气象站1959~2010年共52年各施工期内的最大一日暴雨资料,并以P-Ⅲ型理论曲线进行适线,确定统计参数。
分期洪水计算仍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使用手册》上的有关公式进行,汇流系数取值为0.056,暴雨参数采用望谟气象站相应分期的统计值,最大24小时降水量与最大一日降水量的换算系数为1.12。分期洪水成果见表2-4。从成果上看,符合长包短的变化规律,成果合理。
2.3工程 地质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位于贵州省高原受流水侵蚀切割较强烈的边缘斜坡地带,
岩体受侵蚀风化激烈,沟谷发育,山谷相对开敞。工程区处于背斜向构造变形区,次级褶皱发育,区域地震列度为Ⅶ度区。工程区所处地段主要有三迭系p1m、钙质砂岩出露,覆盖层深0-7m不等。新鲜的p1m、P2岩体容许承载力2-1.8Mpa,f=0.5-0.6;中密风化p1m、P2岩体容许承载力0.5-0.8Mpa,f=0.3-0.55。
工程拦河引水堰处两岸岩体出露,为青岩与石灰岩,河道平缓,淤积砂卵石平均厚度1-1.5m。引水渠底板座落在粉砂质粘土堆积层上,地质条件较好,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2.3.1地质构造
第 14 页 共 62 页
望谟县乐旺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初步设计
工程区所处地质单元为扬子准地台(Pt)—黔南(D—32)台陷—望谟西北向构造变形区(I22)内,褶皱较为发育。断层构造主要集中在县城北部与东部之间,西部及东南部较简单。构造方向以NW和NE向为主,NNW向及NEE向次之,褶皱构造较为发育,使得岩层产状变化较大,走向呈NW、NE向,倾角多在30o—75o,局部5o—25o。
河流为“u”形和”v”形斜向、横向河谷,左岸地形坡度15o~50o,有河流淤积形成的河流堆积阶地,河床冲洪积物堆积厚达5m左右。左岸有公路通行,乐旺镇和大林坝均位于河流的左岸。右岸地形坡度为60o~85o,地形陡峻,少量河流的堆积物,河床有基岩出露。
河床总体平顺,无明显陡坎、深泓等现象,水深一般0.30~1.5m,洪水期较深。两岸均为自然边坡或田土边缘干砌挡土墙,稳定性较差,局部有被冲刷垮塌现象。河床两岸冲沟较发育,切割深度多为几米至数十米,局部沟内有水流,冲沟底部一般有2~5m厚的冲洪积物,成分为两岸的强风化岩石或坡积物,结构松散,在冲沟口未见大量冲洪积物淤积,河势基本稳定。
2.3.2地层岩性
(一)、覆盖层(Q):河床覆盖厚度6~17m,根据其结构特征可分为:(1)河床冲洪积层(Qal+pl):成份为冲洪积砂卵砾石、漂石、块石、粉石等,粒径大小不均,表层结构松散,密实度差,空隙度大,透水性强,自稳能力极差,中下部稍密实,厚3~10m,主要分布在河床上及河岸附近。(2)残坡积层(Qdl+el):主要成份为残坡积砂质
第 15 页 共 62 页
望谟县乐旺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初步设计
粘士夹碎石、块石、表层结构松散,呈硬~可塑状,中下部结构稍密~密实,多呈可塑状,厚0.5~6.5m,主要分布在河流沿线的田土及位置较高的缓坡地带,由于区内大面积分布的粘土岩及碎屑岩透水性较强,在缓坡地段及河床厚度较大,坡面部位相对较薄,以砂质粘土夹碎石为主。
(二)、下伏基岩为:二迭系下统罗楼上段(T112):灰、黄灰、紫红色薄层及中厚层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角砾岩、泥页岩、局部地区夹粉砂细砂岩。下段(T111):灰色薄层灰岩,泥质夹岩夹页岩,底部常为灰绿色页岩。二迭系上统大隆组(P2d):灰、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泥岩及粉砂泥岩。二迭系上统长兴组(P2c):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燧石灰岩,有时以钙质泥岩、泥岩为主,夹薄层灰岩及硅质岩。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灰、灰黑色薄层硅质岩、泥岩、火山碎屑岩及燧石灰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铝土页岩。产碗足类、海百合基碎片等。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深灰、灰黑中至厚层含有大量燧石绪石灰岩、灰岩为主、夹白云质斑块状灰岩、角砾状白云岩及硅质灰岩,偶夹硅质岩生物相比较稀少。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深灰灰黑色薄至厚层块状燧石灰岩,时夹硅质岩及页岩,偶夹白云岩透镜体。
2.2.3地质构造
项目区河段无大的断裂通过,为单斜构造,岩层产状:N60o-70oE/NW∠40-45o
岸坡稳定
第 16 页 共 62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