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9:12: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这一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挥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播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与传统教育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

(一)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而且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即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

近年来,教育技术专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引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力图建立一套以“学”为主的、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模型。

尽管这一理论模型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在短期内能够完成,但其基本思想及其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并已经开始实际应用与指导多媒体和Internet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综观近年来在国外主要教育技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多种建构主义理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有下列几条:

1.强调以学生为主

明确“以学生为主”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主”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主”出发将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况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3)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完成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与“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的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强调“意义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大家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不是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由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与支持。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这是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但是必须明确这里说的利用各种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因此,对传统教学设计中有关教学媒体的设计这一部分,将有全新的处理方式,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则成为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展开的。总之,学习过程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应用如下:

1.教学目标分析

以“学”为主教学目标分析主要的目的是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情境创设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与一定“情境”联系,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而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

3.信息资源的设计

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应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该给以适当的帮助。

4.自主学习设计

在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不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1)如果是支架式教学,则围绕上述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该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并且因为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因而在进行设计时要因人而异。

(2)如果是抛锚式教学,则根据上述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景中去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提出假设,进一步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论证假设,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则。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知识。

(3)如果是随机进入教学,则要求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计情境,以便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能够进入其中任何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是由教师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进行。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考虑以下问题:

(1)所提的问题应引起争论性。

(2)教师要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起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

(3)要及时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做一评价。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1)自主学习能力;

(2)协作学习中所做出的贡献;

(3)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7.强化练习设计

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表现评价的结果应该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强化练习,这类练习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能够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最终达到学生的意义建构。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把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简略为如下流程图:如图2-3-1。

图2-3-1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图

搜索更多关于: 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的文档
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cc2d958d08n6j487kh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