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1.(1)zhǒng gěng (2)酝酿 霹雳
2.(1)拟人(2)比喻(3)对比(4)比喻、拟人
3、D(解析:D.“漫不经心”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对事。句中可用“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4、C(解析:A.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活动”;B.主语残缺,应删去“在”“的过程中”或“使”;D.关联词语残缺,在“要有度”前加上“但或但是”。)
5、A
6.示例:吼山云石位于绍兴,凌空耸立,一柱擎天,如云,又如生花妙笔,倒置如锥,如剑。石下怪松丛立,或直如旗杆,或曲如苍龙,或枝如铁骨,或冠如华盖。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一)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塔林形态各异、光彩夺目的奇伟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等句子中,“端详”“想象”“半卧”“仔细寻找”等动词,写出了作者的虔诚;“就长眠于此吧”更是写出了作者愿意与此处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拜之情。
3.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更增添了各拉丹冬的神圣感。 (二)1.登临郁孤台 步出郁孤台(或:踱步古城墙) 回眸郁孤台
2.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内容上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3.既指敌寇入侵时给古城墙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
4.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备感欣慰。
5.示例一:鹳雀楼,王之涣为之作《登鹳雀楼》,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 示例二:黄鹤楼,崔颢为之写《黄鹤楼》,留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