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1)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
2)主湿侵: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 凡湿邪伤人,或内困脾胃,或留滞经络,常可见到细脉
9、虚脉
【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
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 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 《诊家枢要》:“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 《三指禅》:“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
10、实脉
【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 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
凡邪气有余,阳热内郁所致高热谵语,腑实便坚,三焦火盛,食滞胁痛等,皆可见实脉 ?”
11、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脉经》“与数脉相似”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主痰饮: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素问 脉要精微论》“滑为阴气有余也” 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金匮要略》“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伤寒论》“伤寒脉滑而厥者,有里热,白虎汤主之”
脉流利度分类 滑脉 1)主妇人的孕脉:气血充盛 《景岳全书》“妇女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 《脉诀》“尺脉滑利,妊娠可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 2)见于正常人:滑缓为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明显 《景岳全书》“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之佳兆”
12、涩脉
【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涩而无力--伤精、血少
多见于亡血,失精,闭经,死胎,或精冷阳萎 《金匮要略》“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2)涩而有力--实证(痰食积滞、瘀血) 气、血、食、痰阻碍脉道,脉行不畅 《金匮要略》“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故知有宿食” 主瘀血:凡胸痹、腹中积块、症瘕、痛经、经 闭,及附件包块、陈旧性宫外孕包块等,可见之 《素问 脉要精微论》“涩则心痛”
15、弦脉 【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
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疝瘕、疟疾等多见弦脉 《伤寒论》“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金匮要略》“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疟脉自弦” 《内经》“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16、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脉理:阴血不能维阳气,阳气浮散 《金匮要略》“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
17、紧脉 【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寒主收引,脉管内缩故紧
多见于寒邪内侵引起的伤寒发热,头痛咳嗽心 腹痛或胀满,呕吐泻利,阴疝痃癖等 《脉诀刊误》“紧为寒为痛” 《金匮要略》“紧脉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紧脉,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18、缓脉 【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有二种意义
1)脉管柔和,脉来和缓,有悠然之意。为有神,有胃之平脉 2)脉管纵使缓,脉来懈怠
《脉经》“去来亦迟,小快于迟” 主病:多由脾虚,或湿邪困阻
19、革脉 【脉象特征】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濒湖脉学》“芤脉,弦而芤,如按鼓皮” 《医学实在易》“革脉外强” 徐春甫:“革为皮革,浮弦大虚,如按鼓皮,内虚外急” 【临床意义】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
革为精气内虚,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所致
芤脉与革脉的比较
二脉均为中空外强脉,主里虚阳无所附 芤脉:皮软而中空,主失血或失血先兆 革脉:皮硬而中空,主精亏虚寒
21、弱脉 【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
主病: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虚 阳虚不能温运,鼓动无力
多见于元气虚耗,阳气衰微之人。症见面白肢冷
22、濡脉 【脉象特征】浮而细软,如絮浮水 【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
凡气虚,自汗,身倦乏力,短气等可见濡 《诊家枢要》:“濡,为气血俱足之候,为血少,为无血,为疲损,为自汗,为下冷,为痹” 《略谈色脉诊》:“濡脉多为湿邪盛的反映,正因为濡脉主湿邪,所以凡患身体困倦,肌肤浮肿,以及疮疡癣疥等,脉来多濡,按如泥浆而不爽也”
25、促脉 【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临床意义】主阳盛热实
邪热内盛,壅滞脉道,脉行不利
26、结脉
【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伤寒论》“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 【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 阴寒凝滞,心阳被抑
多见于气结、血瘀、寒痰、饮食停滞、癥瘕积聚等
27、代脉 【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脉经》“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 【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
1)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脉歇止难复 《诊家正眼》“代主脏衰,危恶之候”“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 2)又主痛症、七情惊恐、跌仆损伤 “惊则气乱”
28、疾脉 【脉象特征】 一息七至以上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为虚弱,阳气将绝之征 注意:“室上性心动过速”,其心率可达160/分以上,但不属于危症及死症
相 兼 脉 的 主 病 规律
?概念:两种以上的脉同时出现称为相兼脉 ?原因:
(1)正气有盛衰,邪气常兼夹 (2)脉的位、数、形、势、律
?主病-各脉所主病之总和
浮数脉=浮(表)+数(热) 表热证
沉数=里热; 弦数=肝郁化火; 滑数=痰热
三、真脏脉
病情深重,胃气衰败,真脏脉现 1、无胃之脉:弦硬不柔,如循刀刃 偃刀脉、弹石脉
2、无根之脉:浮大无根,按之消失 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
3、无神之脉:脉率无序,脉形散乱 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 脉 症 顺 逆 与 从 舍
?脉症的顺逆
(1)脉症相符
实证,新病,暴病-阳脉,实脉 虚证,久病,缓病-阴脉,虚脉 (2)脉症不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