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虚 实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 一 、 虚 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成因: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久病耗损正气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无苔,脉虚无力等
二、实 证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 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 成因:外邪入侵人体
内脏功能失调,病理产物堆积
(痰饮、水湿、瘀血等) 临床表现: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四、虚实的错杂、转化和真假 (一)虚实错杂 (二)虚实转化 (三)虚实真假
1、假实:“至虚有盛候” 2、假虚:“大实有羸状” 虚实真假的辨别 虚实真假的辨别
杨乘六指出:“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果系实证,则脉必洪大躁疾而重按有力;果系实火,则舌必干燥焦黄而敛束且坚牢也。岂有重按全无脉者,而尚得谓之实证;满舌俱胖嫩者,而尚得谓之实火哉?”
第四节 阴 阳
(一)阴阳是类证的纲领
阳证--表、热、实 阴证--里、寒、虚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三、亡阳证与亡阴证
一、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 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成因:大汗、大失血等亡阳 久病阳气衰微 临床表现:
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二、亡阴证:是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表现出的危重证候 成因:壮热耗津、大吐大泻等 严重烧伤 临床表现: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亡阴亡鉴别表: 思考题:
1、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2、表证与里证发热症状有何不同?其机理如何? 3、“真寒假热”“与真热假寒”的病机如何? 4、何谓“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5、亡阴与亡阳证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
第四章 辨 证
第一节 病因辨证
概念及重点:
病因辨证,是运用病因学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各种病因侵入人体所致疾病各种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节内容:重点阐述外因致病的临床特征 六淫证候 疫毒
要点: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及常见临床表现 第一节 外感病因辨证
?外感病是指感受六淫、疠气等外邪引起的疾病 ?一、六淫辨证
风、寒、暑、湿、燥、火
?注意:要与“内生六淫”的相区别
(一)风淫证候
?概念: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又称外风证 ?风淫特点:
?临床表现:
1、风邪侵表:发热恶寒、汗出、鼻塞或喷嚏,咳嗽,咽喉痒或痛,苔薄白,脉浮缓
2、风客肌肤:皮肤瘙痒,或起丘疹,或起风团,此起彼伏,游走不定
3、风袭经络:颜面麻木仁,口眼歪斜,颈项拘急,四肢抽搐 4、风袭关节: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5、风水相搏:颜面先肿,继则全身 (二)寒淫证候
?概念:外感寒邪引起的证候,又称外寒证 ?寒淫特点: ?临床表现:
1、伤寒证:寒邪伤于肌表
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苔白,脉浮紧
2、中寒证:寒邪直中脏腑(寒邪客肺、寒滞胃肠、寒滞肝脉、寒滞心脉、寒凝胞宫证等
临床表现:腹部冷痛,喜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咳喘,或泄泻,或手足拘挛,或囊缩等,舌淡苔白,脉沉紧
3、寒凝经脉:关节冷痛,痛有定处,喜温 (三)暑淫证候
?概念:
?暑淫致病特点: ?临床表现:
1、伤暑: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 天气炎热,汗出过多,气阴两伤 暑淫证候
2、中暑:发热,卒然昏倒,汗不出,烦闷,气急,甚或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
暴晒于烈日之下,体热难散 程钟龄认为辨暑方法:以自汗、口渴、烦心、溺赤、身热、脉虚为要点 二者鉴别:
(四)湿淫证候
?概念:
?湿淫特点: ?临床表现:
1、湿邪伤表:头重如裹,身热无汗,关节疼痛,四肢倦怠 2、湿侵皮肤:皮肤起泡,破流黄水(黄水疮),或足趾奇痒,皮破流水 3、湿流关节:关节重着酸痛,肌肤麻木,疼痛固定,脉濡缓,舌苔腻 (五)燥淫证候
?概念: ?燥淫特征: ?临床表现:
1、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脉浮 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而成凉燥
燥淫证候
2、温燥: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嗽,胸痛,甚者痰中带血,以及上气鼻干,舌干苔黄,脉象浮数
久晴无雨,秋阳暴晒,感之而成温燥
(六)火淫证候
?概念: ?火淫特点: ?临床表现:
火灼气分-壮热口渴,面红目赤
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发疹 热扰神明-发狂
热灼肌肤-皮肤生痈疖 热伤津液-便秘,尿黄
舌-红绛 脉-数而有力 热与暑的异同
相同点:同为夏令主气。《素问 五运行大论》:“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南方生热,热生火”“七月流火” 不同点:
暑-以汗出过多,气阴两伤为损害的一组症状,治以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 火-以火毒内侵,或灼伤肌肤为损害的一组症状,治以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七)疫疠辨证
概念:是中医对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 致病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