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项目”,而原本“一线天”应该有的景观、地貌却全被忽视,甚至摒弃掉了5。纵观广州市在形象设计、城市经营方面的投入与收益,这种“入不敷出”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从本质上讲,发展、建设的“诉求”不同,将成为未来城市形象建设、城市经营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解决城市形象与经营矛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上文提到,广州市在形象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积极调整,为了迎合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背景与环境,市内行政部分、开发机构广泛推崇具有广州形象特色的建筑、文化场所、自然景观的建设。从实践效果上,笔者总结出上述三点广州市在形象设计与经营上的根本性矛盾问题,三个问题相互关联,皆由思想观念、发展观念、经济观念的矛盾冲突而引起。
(一)赋予城市形象更多的位置价值
从传统意义上讲,城市内居民希望代表着城市形象的建筑、文化场所、自然景观在城市的市中心,通过经营、完善,逐渐成为城市精神的核心,这是“理想状态下”。事实上,一个城市从规划、建设,到发展、到再规划、扩建,其中的每个环节都不是政府、人力所能有效控制的。早期,广州市是全国经济的代表,它肩负着推动内地经济的使命,所以在建设上难免会出现广泛投入、分类经营、集中所取的问题6。随后,广州市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形象”设计与经营理念,相关部门以及市内企业、普通公民都开始关注广州市城市形象的发展趋向。但20世纪前后扩张发展的城市布局现状已经造成,所以要想突显城市形象,使城市市中心不过分“分散”,必须要从赋予城市形象更多的位置价值入手,展开调查与研究。
5
张鸿雁.论城市形象建设与城市品牌战略创新——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品牌战略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2,S1:327-338.
6
戴军,曹建丰,韩颖.基于文化资源特色的城市形象经营研究——以安徽省涡阳县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73-78.
1.广泛宣传城市的“目标形象”
《华沙宣言》中指出:“改进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应当是每个城市建设纲要的目标。”这句话说的很对,城市形象的建设与完善,是为了让广州市民的文化世界、精神领域更加充实、饱满的情况下,从侧面带动广州市文化、旅游、艺术等消费产业的发展。因此,未来几年,广州市可以依附于“地标性”建筑,创建以多“中心”为代表的多元城市形象建设,如:岭南特色,以北京路、上下九路为核心,将传统中心建设为高品位的旅游、购物、休闲和文化区,以优化传统的广州“市中心”的形象。又如:保护骑楼建筑等蕴含广州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并在其周围创建辅助观赏型旅游特区,丰富传统文化的现代涵义与观赏价值,使传统城市形象发挥旅游经营价值。确立目标形象后,广州市会逐渐脱离“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状态的城市形象经营魔咒,各地区开始建立以目标形象为核心的建筑、文化场所、自然景观,如此一来,广州市形象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2.保留传统形象文化、弘扬现代形象文化
在老一辈人心目中,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城市形象一旦被披上现代化的外衣,则形象就“毁了”,其实不然,因为社会是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有老年人、中年人,还有青年人,小孩,所以一成不变的城市形象是无法满足各个年龄段人思想回忆诉求的,城市形象也应在历史的车轮下学会传承、学会经营、学会发展。比如说,广州市可以针对对城市形象有标榜或赋予很高价值的元素给予充分保护,如:白云山、光孝寺、越秀公园、西樵山等,这些自然景观融入了广州地区人民多年来积累沉淀的思想精神、情感、文明文化,其对诠释广州市形象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不能破坏。要想更好的经营,可以以突显广州市形象的地区为中心,向四周延展建设,并适当融入一些先进的时代元素,比方说,白云山下修建了白云山庄、双溪别墅、松涛别院、观鸟园等景观,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思想为一体的社区,每年会吸引大批游客。一来,方便了广州市形象的全面宣传,二来,为城市形象设计与经营积累了大量资金,是一举两得的建设决策,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二)透过城市形象建设丰富城市空间格局
1.道路形象的经营与维护
要想改造城市空间格局,使其在展现城市形象上能够交互配合、交叉影响,必须从城市路网形象改造入手,重新定义道路形象,狠抓道路工程建设。首先,沿着东西方向,围绕广州市主要干道和交叉路口,设置绿色生态走廊,在道旁种植绿色植被,清洁、维护城市道路,使城市更加干净、整洁。其次,扶持自然景观的保护建设,如:在广州市解放路、人民路等主要路段,因经济建设工程项目过多,造成那里的人文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在接下来的道路建设工作中,行政机关应注重被破坏的自然景观周围的绿化建设。又如:黄埔大道至中山八路,集中了广州市大量的历史文化场所(陈家祠、光孝寺、六榕寺花塔、北京路步行街、农讲所、省博物馆等,每天到这儿观光的城市居民和游客非常大,为了更好的展示城市形象,这一路段应予以扩建设计,并在道路周边创设经营服务区域,如公共厕所、景观花园、绿地草坪等。 2.城市功能形象的经营与维护
广州市北京路一带的发展思路应该是以名店名街为主体,辅之以高档的饮食、娱乐、休闲活动,形成品牌效应,这里十分受广州市年轻居民和旅游者们的青睐。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形象,行政部门需要将目前品位较低的商铺转移到上下九路,形成北京路以品牌取胜、上下九路以反映广州传统市井文化的“俗”字取胜的老城区形象格局,相互分工、相互衔接,实现优势互补的城市功能形象经营目标7。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原有的传统建筑中,进行“修饰设计”,如:加强与北京路、上下九路商业文化风情区和西关风情区的步行廊道建设,让这些建筑的功能性可以一目了然,方便人们记忆与享受服务;又如:对两个文化形象相近、功能特色全然不同的区域,建立共同的、统一的功能网络,通过相对完整、特色各异、空间连续、能充分反应广州历史文化风情的传统中心新形象,展现广州市不同文化区域的功能特征,以丰富城市综合的功能形象水平。只有城市功能
7
蔡晓梅.城市旅游形象分析方法在节事活动主题定位中的应用——以广州市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3,03:100-104.
形象具有互补性、可以互通有无,城市在形象经营上才能做到宏观调控、游刃有余。
(三)强化科学思想在城市形象设计与经营上的协调合作应用
众所周知,广州市的未来核心层,即新商务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天河区的珠江新城,这两大区域可以称得上是广州市的经济中心,不仅是广州市的形象经营需要依靠这两个“重镇”,广州市的综合经济也需要它们来拉动,因此,笔者将结合二者在广州市形象设计与经营诉求上的矛盾问题,展开理念与思想探究。 1.强化城市形象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以往,政府在开展城市形象建设时,通常会面临城市形象设计与现实情况不符的现象,如:广州市经济建设诉求希望能够拓宽、扩充基础建设工程、工业、工厂的建设,而为了维护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政府不得不放弃一些经济建设项目8。正所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城市如果因发展经济而沦为“亚健康”形象状态,那么城市形象经营便会出现重重困难和挑战,甚至于毁于一旦。为了在强化城市形象的基础上,充分推动经济效益发展,笔者认为,需引入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如:对规划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的城市地区,将其与传统核心层一起承担城市主要功能,呈现城市双中心结构。一方面,不限制、不阻碍城市形象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发展手段,依靠绿色环保技术、建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艺术等元素,装饰城市形象,使一些建筑居民楼、工程、工厂、自然景观等多种形象代表元素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下共融,和谐发展9。此外,还可以在“城市双中心结构”核心层之外到目前连片建成区的外围边界,主要包括天河区西北部、海珠区和芳村区。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让具有商业效益的工程、项目,发挥一定的塑造城市形象的能力和作用,将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生产区联合成一个经营集体,可以为一种城市形象而服务,也可以为广州市综合城市形象而服务。
8
王续琨,陈喜波.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学[J].城市问题,2001,06:5-9.
温朝霞.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中提升广州城市形象[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60-65.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