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2110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72 讲课:64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电工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并能设计简单的应用电路,通过电工实验,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并使学生对实际电路的设计、制作、调试方法有较好的了解和实践,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所研究的基本现象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2.要求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常用的电路,了解设计简单电路的方法,特别在动手能力方面,通过课内仿真实验得到一定的训练。
(三)教学大纲的实施说明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电工和电子两大部分。电工部分中,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表示及计算和电路的暂态分析是难点,也是重点,应加强练习。电子部分中,重点是元件的输出特性和分析方法。在模拟部分,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直流稳压电源是最典型的应用。在数字部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是重点,其中时序逻辑电路部分比较难,应较详细讲解和训练。
2.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要进行翻转教学的知识点,收集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同时,设计详细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部分内容。最后,将微课及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放到学生的QQ群及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前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解决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同时引入电路仿真软件比如proteus,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增加实践过程,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修完下述课程: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习题要求:学习完每一部分内容,都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所讲例题做到举一反三,能够应用所学内容完成电路的分析及简单电路的设计。
实验要求:理论课后一周内进行,可根据授课内容并结合实验教学进行安排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闭卷。
3、课程总成绩:最终理论考试(70%)、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小测验、提问等)(20%)、实验(10%)
(七)主要参考书目:
《电工学》(第六版),秦曾煌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王晓荣,余颖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李若英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能够设计出简单的应用电路,重点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章节名称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路的暂态分析 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电路 二极管和晶体管 基本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 直流稳压电源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合计 学时 6 8 6 8 6 4 8 6 4 8 8 72 讲课 6 6 6 8 6 4 6 6 4 6 6 64 实验 2 2 2 2 8 上机 四、大纲内容
第01部分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总学时6学时 讲课 6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正方向,电路的有载工作状态、开路与短路,电路的基本定律。 重点: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正方向,电路的基本定律。 难点:
电路的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的关系,电路的基本定律。 习题内容: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正方向,电路的基本定律。 第02部分 电路的分析方法
总学时8学时 讲课 8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其中包括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重点:
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难点:
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习题内容:
其中包括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实验上机:
基尔霍夫与叠加原理,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第03部分 电路的暂态分析
总学时6学时 讲课6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其中包括换路定律,三要素法分析暂态过程分析和计算。 重点:
其中包括换路定律,三要素法分析暂态过程分析和计算。 难点:
换路定律。 习题内容:
其中包括换路定律,三要素法分析暂态过程计算。 第04部分 正弦交流电路
总学时8学时 讲课8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R、L、C元件及电路,R、L、C串联交流电路,阻抗的串联和并联,串联和并联谐振。 重点: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R、L、C串联交流电路,串、并联谐振。 难点: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R、L、C串联交流电路,串、并联谐振。 习题内容:
R、L、C串联交流电路,阻抗的串联和并联,串联和并联谐振。 第05部分 三相电路
总学时6学时 讲课6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三相电压的表示,负载星形和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计算,三相功率的计算。 重点:
三相电压的表示,负载星形和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计算。 难点:
负载星形和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计算。 习题内容:
三相电压的表示,负载星形和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计算,三相功率的计算。 第06部分 二极管和晶体管
总学时4学时 讲课 4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其中包括PN结与晶体二极管和稳压管,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重点: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难点:
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习题内容: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实验上机:
无
第07部分 基本放大电路
总学时8学时 讲课8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基本放大器的组成,放大器基本分析方法,放大器性能分析,差动和多级放大器的简单原理。 重点: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难点:
三极管的微变等效变换及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习题内容:
放大器基本分析方法应用。 实验上机:
共发射放大电路,掌握共射基本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第08部分 集成运算放大器
总学时6学时 讲课 6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其中包括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态,特别对反馈在集成运算放大器中应用作了介绍。 重点:
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态。 难点: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态,反馈在集成运算放大器中应用。 习题内容: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09部分 直流稳压电源
总学时4学时 讲课 4学时 实验0 学时 上机 0学时 具体内容:
包括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集成稳压电源。 重点:
包括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集成稳压电源。 难点:
集成稳压电源。 习题内容:
包括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集成稳压电源。 第10部分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总学时 8 学时 讲课8学时 实验0 学时 上机 0学时 具体内容:
包括逻辑代数的化简,基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编码器和译码器,
算术运算电路。 重点:
包括逻辑代数的化简,基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编码器和译码器。 难点:
编码器和译码器。 习题内容:
包括逻辑代数的化简,基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实验上机:
门电路综合设计,加深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第11部分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总学时8学时 讲课8学时 实验0 学时 上机 0学时 具体内容:
包括触发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时序电路的分析。 重点:
包括触发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时序电路的分析。 难点:
包括触发器,时序电路的分析。 习题内容:
包括触发器,计数器,时序电路的分析。 实验上机:
时序电路综合设计,加深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