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本课学习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中华文明起源部分,注意使用地图,尤其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同时,更好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发展情况应删繁就简,引导学生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 通过列表比较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3.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
中学教育
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4. 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从整体上认识夏商周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演变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从时空角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历史长河图展示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境内分布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存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是研究从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转变规律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具体有哪些?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学教育
(设计意图)用历史长河图展示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使学生形成人类社会进步的直观认识;通过对文明的释义,拓展学生思维,同时为后边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也可使用“中国人类的起源”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类的起源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 中国早期人类分布基本特点 展示图片:《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
教师提问:观察图片,分析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
中学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