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①只有孔乙己到店,‖②才可以笑几声,|③所以至今还记得。
(分析:“只有……才……”只对分句①②起作用,构成只有“①”,才能“②”的条件关系,这是我们就可以断定①②之间的关系为第二层,结合得更为紧密,①②的组合又成为③句“还记得”的原因,①②的组合与③之间为第一层,①、②均不与③有单独的关系)
判定定理二:在二重复句中,如果一组关联词语对整个复句起作用,那么在第二个关联词语出现之前为第一层,其余为第二层。
例句:①虽然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②但是由于母亲聪明能干,③也勉强过得下去。① ② ③
(分析:“虽然……但是……”统领了整个复句,构成了虽然“①”,但是“②③” 的转折关系,那么在“但是”前,即第二个关联词语出现之前为第一层,而转折关系中的“②③”又构成了由于“②”,所以“③”的因果关系,这就构成了复句的第二层关系。)
尝试验证:(画出第一层)
(1)①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②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③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①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②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③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判定定理三:在二重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必为第二层,其余为第一层。 举例:①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羽毛,②我也曾送给他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分析:①②之间为并列关系,先组合成一个整体,再与③构成转折关系,那么①②之间就必为第二层,其余为第一层。) 尝试验证:
(1)①你不想写,②或者没有什么可写,︱③你就不写。
(2)①我应该感谢母亲,︱②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③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趁热打铁】分析下列二重复句,并指明分句间的关系:
1、①我赞美洞庭湖的珍珠,︱②更赞美培殖珍珠的千千万万洞庭湖人民,‖③赞美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 递进 并列
2、①因为接连上了一个礼拜的夜班,‖②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几个钟头,︱③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并列 因果
3、①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②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③没法多照顾孩子。 转折 因果 4、①在她的女朋友的园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②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③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并列 并列 5、①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②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③仍然希望它倒掉。 转折 并列
6、①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②时间是多么宝贵,︱③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 并列 转折
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④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因果
7、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②也不喜欢去看戏,‖③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 并列 并列 条件 ④除非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8、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③也和她说话,‖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转折 并列 转折
9、①缺乏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即使政治上进步,‖②即使口号减得调门很高,︱③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并列 假设 10、①绝对的同甘共苦,是不能实现的,‖②也是不必要的;︱③相对的同甘共苦是必要的,‖④也是可能的。 并列 并列 并列 11、①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②也不可以没有纪律;︱③不可以没有民主,‖④也不可以没有集中。 并列 并列 并列 12、①如果出到十文钱,‖②就能买一样荤菜,︱③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④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假设 转折 因果
13、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②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③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 因果 假设 14、①人不犯我,‖②我不犯人;︱③人若犯我,‖④我必犯人。 假设 并列 假设
15、①他在意大利留学几年,‖②学习的内容很广博,︱③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 并列 转折
16、①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②开辟了绿洲,︱③而且对交通路线也起了保护作用。 并列 递进
17、①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②但仍不辍劳作,‖③尤喜纺棉。 转折 递进
18、①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②但它成本太高,‖③不容易普遍采用。 转折 因果
19、①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②但是不准备实行之,‖③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 转折 选择
20、①只有孔乙已到店,‖②才可以笑几声,︱③所以至今还记得。 条件 因果
21、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②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③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并列 转折
22、①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②如果不凭借空气,‖③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条件 假设
23、①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②防止过渡砍伐和任意放牧,③就可以固定下来。
24、①这些人的丰富经验,是很可贵的,︱②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③那也很危险。 转折 假设
1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2而只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3所以让还是不让 25、○‖○︱○ 并列 因果
4别人无权干涉。 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里,‖○
并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