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在大学期间学生们都需要写学术论文,那么你知道学术论文的标准格式是怎样的吗?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搜集和的学术论文标准格式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学者化”是当今学术发展的趋势,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学者化”;引领;学术
“学者化”曾引起了界的广泛争论,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应引领学术研究”,对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的身份转型
所谓“学者化”,这涉及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学者化”中的“”应限定为学术。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美术、图案等,细分后的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大众杂志的,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学术类出版物的人员。
学术的学者化,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对工作的重新理解,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的实践过程以及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的创造性[1]。
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才能使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的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的“将军梦”。学术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