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经营之道
前言:
目前车险业务市场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备受关注的市场,车险的经营环境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经营主体逐渐增加。客户需求不断增多,保险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增强,多数保险企业都意识到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找到产生效益的经营模式。因此,保险企业都在调整发展战略,从追求规模向追求效益转变。
车险的管理就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组织协调,以便为正确的决策提供畅通信息渠道的过程。因此,正确的决策来自真实的市场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准确判断。随着车险业务的迅猛发展,车险管理中的信息传递问题以及人员的组织协调问题也愈见突出。为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决策,管理决策者应该能够直接面对市场,把握真实市场信息。但是在同业中普遍会存在这样的现象,真实的市场信息是通过不同层级的机构层层传递的,信息在传递中的滞后和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导致一些预见性的准备措施不力,应急手段不充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出现频率较高,影响了正常的经营。同时由于组织协调的问题,使一些工作分配以及薪酬待遇不尽合理,造成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致使一些业绩较好的员工频频跳槽,直接导致大量客户资源的流失。
因此,作为经营车险为主的保险公司,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产生效益的关键因素,笔者从车险的指标管理、经营管理、服务管理等环节进行论
1
证,共同探讨车险经营问题。
一、 正确理解车险KPI指标
为深化车险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各家保险公司都制定了机动车辆保险经营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ex)指标。KPI分析是公司战略决策分析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KPI整改报告是绩效交流和绩效改善的重要手段,总、分公司的管理部门如何承担起管理、参谋、指挥职能?是我们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
目前各保险公司由于人才匮乏,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对KPI指标的概念不是很理解,管理部门不管理、不会管理、无力管理,车险管理相关管理部门为了达到指标合格,甚至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举动,为后续经营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一) KPI指标的制定
KPI指标的制定应该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反映车险经营的结果和导向,为后续车险业务的发展有指导作用,综合整体来看,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指标分为承保类、理赔类KPI(Key Performance Index)指标及经营管理指标,如下:
指标 考 核 指
预算 实际完成 指标值 权重 状态 2
保费计划达成率 综合成本率 概算综合成本率 标 保费应收率 保单获取成本 经 综合赔付率 营 历年制赔付率 管 立案率 理 未决金额及时登录率 指 结案率 标 估损偏差率Ⅰ 估损偏差率Ⅱ 指标含义:
1. 保费计划达成率:实际完成保费/预算保费*100%
2. 综合成本率=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
3. 综合费用率=(保单获取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保险保障基金-摊回分保费用)/已赚保费
4. 概算综合成本率(剔除准备金综合成本率)=1-剔除准备金承保利润/自留保费
5. 保单获取成本率=保单获取成本/实收保费=保单获取成本/(保费收入×93%)
6. 综合赔付率=净自留赔款/已赚保费
7. 历年制满期赔付率:历年制满期赔付率=(本期已决赔款+
期末未决赔款-期初未决赔款)/在统计区间内有效保单的满期保费×100%
3
8. 立案率:在规定时间内立案案件数/有效报案数*100% 9. 未决金额及时登录率:在规定时间内立案案件总金额/立案案件总金额*100%
10. 结案率=本年累计已决件数/(本年累计已立案件+上年未决赔案数×A/12)×100% 其中,A=1,2,……,12。
(1)分子、分母中的三个指标中“本年累计已决件数”和“本年累计立案件数”为同一时期的时期指标,而“年初未决件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三者之间具有了可加性和可比性;(2)解决了原来计算公式中年初结案率指标值太小的问题;(3)更重要的是,该公式计算结果才是保险公司每月结案进度的真实反映;
11.估损代数偏差率(偏差率Ⅰ):∑已决赔款-∑估损赔款/总已决赔款,该指标为正值表明低估未决赔款,负值表明高估未决赔款。
12.估损绝对偏差率(偏差率Ⅱ)∑∣已决赔款-估损赔款∣/总已决赔款,该指标为了减少人为调整预估偏差造成的影响。
(二) 正确理解综合赔付率与IBNR的关系
IBNR准备金是由一个公司的理赔流程、业务质量等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算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理赔流程、业务质量就有什么样的IBNR准备金,各种精算结果只是通过以往历史经营情况,包括赔付延迟模式、经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