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与设计方法》课程
调研报告
学 生:
专 业: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年 级: 2012级工程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 李 杰 完成时间: 2014年05月
1
《
贵州大学新校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调研报告
——以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例
调研时间:2014年1月3日
调研地点: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新校区 调研对象:贵州大学新校区校园环境设计
调研目的:通过对贵州大学新校区校园环境进行调研,分析总结贵州大学新校区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可取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设计做准备。
一、贵州大学历史沿革:
溯源百年,诸流汇聚。贵州大学前身可上溯到1735年的贵山书院。而贵州大学堂成立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几度变迁,直到2004年归并十余所院校后才真正办成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二、贵州大学区位优势及花溪校园的组成
花溪区是贵阳市的上风上水上善之地,位于贵阳市城南,是贵阳到青岩、惠水的必经之地,是城市的花园,是城市绿肺的主体。花溪区还是教育聚集区、文化产业区。在这个聚集区内,除贵大外,还有民族学院、民族中学、清华中学、上海外国语学院贵阳实验中学、省旅游学校、贵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国宾馆、会展中心、省委党校等一大批文化教育基地。
2
贵州大学花溪校园现状由北校区、南校区以及实验实训区构成。其中:北校区位于花溪公园北端,花溪大道西侧,是校本部所在地。南校区位于花溪公园以南、花溪大道以西,地处田园路、市政路的围合之间,是百年前贵州大学的原址。实验实训区位于花溪大道以东、省党校以北。距省党校不到500米。新校区规划用地位于北校区西侧,与北校区隔花溪二道相望,两校区之间通过架板相联。
图1:贵州大学新校区建设场地原址
三、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基本情况
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总用地面积207.3894公顷,学生规模30000人,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6月8日《省长办公会议纪要》(第28期)要求“一是要坚持把贵州大学的发展放在整个贵阳市的城市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中区谋划;二是要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实际条件科学合理安排贵州大学新校区各类项目的建设时序,推动贵州大学可持续发展;三是高水平编制规划,高质量建设,千方百计集约节约用地,降低建设成本,要注重保护和突出
3
历史建筑文化特色,在扩建过程中,注意做好新、老校区建设与保护的衔接”。
根据发展计划,校园分两期建设。
一期:纳入蔡家关校区的七个工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矿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规模为:11000人(其中本科生9400人,硕士研究生15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
二期:布置天文、环境、生化、设计、艺术学院、国际教育、行政、体育、科技园等组团,以及其他发展项目。学生规模为:19000人(其中本科生10600人,硕士研究生7600人,博士研究生800人)。
2009年12月25日,贵州省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黔发改社会[2009]3055号)。批复总建筑面积780000平方米,工程完成后,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项目可容纳30000名在校学生。 四、贵州大学新校区自然环境及周边环境
1、自然山体: 新校园用地内有六座自然山体呈环状布局,将场地中部围合成盆状。西南角山体最高,植被条件一般;东南角山体基本无植被,且被民居侵占严重;西侧山体松林葱郁,生态条件优越;东侧山体植被较好,但被墓地分隔为台地;东北侧山体植被优越,山脚为密集村寨;北侧山体体量较小,但松林密集。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