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通过调查了解的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 2.将调查了解的江河、湖泊的名称、特点等写在纸上后贴在黑板上。有照片 的可以展示照片。
3.教师也可提供相应照片和资料。江河、湖泊比较少的地区,可计学生通过 听大家介绍,查找图片等.了解一些其他地区的江河、湖泊,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4.根据教科书40—4l页的内容以及学生自己了解的情况,分小组讨论:这些 河流、湖泊分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要点:美化环境、调节气温、提供水 源、提供水产品等。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 活动要求
调查尽量以小队的形式进行,充分利用家长志愿者这一教育资源保障学生整 全。学生可以自愿组合或按家庭居住地贫组,这样更便于调查.也比较安全。有条 件的可以使用照相机、摄像机将有关的内容拍摄下来。教学中注意地图的使用。在 学习的过程中巩固地网学习,如:学生提到哪些湖泊、江河就让学生指出地图中相 应的江河湖泊,通过读图了解长江流经我省的哪些地区等。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的兴 趣,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读图的乐趣和地图学习的必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 的基础。
二、高峡出平湖
活动一:走进三峡工程 活动准备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收集有关介绍三峡工程的各种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2,开展以“三峡工程知多少”为主题的信息发布会,通过此项活动,教师、 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及通过阅读教科书后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让同学 们对三峡工程各方面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3.学生填写“三峡工程之最”知识卡片,然后全班交流。 活动二:“三峡工程之最”知识竞赛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三峡工程有哪些世界之最。
21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竞赛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抢答需在念完题后进行,否 则予以扣分。
2.学生推荐产生两名竞赛主持人或者教师来主持。 3.班级竞赛。 4.活动总结。 活动要求
知识竞赛只是一种活动形式,也可以是学生交流座谈、或者学生利用校园网上 网了解。通过对三峡工程的全面了解,让学生萌发自豪感,了解各种水利设施对人 们生活的影响。注意课前资料准备要充分,活动中能将资料中有用的信息进行筛 选,熟练使用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鼓励。 活动三:参观当地水利设施 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2.教师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参观的有关要求。 活动过程 1.实地参观。
2.学生撰写参观日记。 3.班级交流参观感受及收获。
4.评价及自我反思:围绕活动准备及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及反思。 三、家乡物产知多少 活动一:“家乡物产”博览会 活动准备
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休息的时间查找、收集有关介绍家乡物产方面的各类资 料,查找收集当地的物产。 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将自己通过查找、收集资料、阅读教科书,所了解的 当地的物产的名称、特点等画或写在纸上。
2.学生在小组中介绍家乡物产,有实物展示更佳。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
22
4.班级交流,学生边介绍边往黑板上贴画或写有当地的物产、美昧佳肴、小 吃、土特产的名称和特点的小卡片。 活动要求
物产包括自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本课中列举的物产涵盖了工业、农业、 渔业、林业、矿产、土特产等,这些资料的提供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 较陌生,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收集整理资料,增加对家乡物产的了解.产生自豪 感。有照片的可以展示照片,教师也可提供相应照片和实物。物产比较少的地区, 可让学生通过听大家介绍.查找图片等.了解一些其他地区的物产。以扩大学生的 视野。本次活动也可以在微机室上,学生自主查阅与家乡物产有关的资料,再进行 交流。
活动二:学做一种家乡小吃 活动准备
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为学生准备制作一种家乡小吃的原材料.也可让学生自 带原材料。 活动过程
1.课上教师先给学生讲解或请学生自己介绍某种小吃的制作方法。 2.学生在操作时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品尝自己亲手做的小吃。 活动三:家乡物产我知道 活动过程
I.聊聊我知道的家乡物产。
2.把知道的家乡物产标记在敦科书48页的图上。 3.交流我的物产图。 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是对前面了解家乡物产基础上的梳理总结,注意复习与地图学习相关 的知识。
四、有趣的家乡风情
活动一:家乡的习俗 活动准备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习俗。
23
活动过程
1.教师帮助学肇理解“习俗”的含义.要让学生明白,习俗是指一个地方特 有的生活习惯.它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2.可从提问引入本课题的学习。同学们可能从电视、广播及故事书里听到或 看到过描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3.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49—50页的文字和照片、图片。 4.请学生谈谈:家乡有哪些独特的习俗?
5.学生自由读一读童谣,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农历节令和每个节令相应 的习俗。 活动要求
读懂教科书上的童谣。了解童谣中提到的主要农历时令和相应的习俗活动的关 键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历法知识。让他们知道公历和农历是不同的纪年方法,而我国 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农历(阴历)纪年。童谣中的节令都是农历节令,区别于公历 纪年中的节假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交流是很重要的,教师不 要做太多的讲解。 活动二:家乡的方言 活动准备
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或学讲家乡的地方语言。
活动过程
1.教师可在开课前让学生听几段各地方言的录音。 2.然后请他们说说这段方言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公布答案。并请学生说说:你还会说哪些家乡的方言。 4.分组交流,全班展示。
5.在小组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家乡方言的故事、笑话、小知识等。 6.欣赏地方戏曲的录音,说说它的特点。会的同学还可以演一演、唱一段。 活动要求
说起本地方言,学生应该是很感兴趣的,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剔除方言中 粗俗的语言,要让学生明白正因为各地方言差别很大,所以要推广普通话。让学生 了解地方曲艺、民歌、民谣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或者教 师放一段录音、一段录像,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会深得学生喜爱,同时也活跃了课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