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酸D 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A.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现象错误,乙醇与碘水中的水相互溶解,不分层,A错误;
B.结论错误,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硝酸铁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二价铁,溶液无血红色出现,B错误;
C.将一小块Na放入酒精中,Na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C错误;
D.石蜡受热分解生成含有碳碳双键的物质,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褪色,D正确; 答案为D。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Cl?Cl键、1molH?Cl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4kJ、242.7kJ、
B.B
C.C
D.D
溶液褪色 气体中含有烯烃 431.8kJ。则由H2和Cl2反应生成1molHCl需要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__kJ的热量。
?2?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甲、乙两图中,能表示该反应能量变化的是图_____(填“甲”或“乙”)。
(3)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xC?g??2D?g?。
∶c?B??3∶5,C的反应速率是0.25 mol/(L·2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 ,c?A?min)。则:
①x的值是__________;
②B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
③A在2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④若此后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则证明此可逆反应达到了_______的程度。 A.反应彻底 B.反应终止 C.化学平衡 D.无法判断 【答案】放出 92.25 甲 2 0.125mol?L-1?min-1 0.75mol/L C 【解析】
【分析】
(1)依据焓变△H=反应物的化学键键能之和—生成物的化学键键能之和计算; (2)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据此判断; (3)①根据v=
1?c计算出v(D),结合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计算x;②结合v(B)=v(D)计算;③经5min?t2n计算;④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判断。 V后D的浓度为0.5mol/L,D的物质的量为:2L×0.5mol/L=1mol,设A、B的初始浓度为n,根据三段式计算出n,再根据c=【详解】
(1)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Cl-Cl键、1molH-Cl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4kJ、242.7kJ、431.8kJ,则反应:H2(g)+Cl2(g)=2HCl(g)的△H=436.4kJ/mol+242.7kJ/mol-2×431.8kJ/mol=-185.5kJ/mol,反应生成1molHCl需要放出92.25kJ的热量,故答案为:放出;92.25;
(2)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能表示该反应能量变化的是图甲;故答案为:甲;
(3)①经2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v(D)=
0.5mol/L=0.25 mol/(L?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
2min计量数之比,所以v(D)∶v(C)=0.25 mol/(L?min)∶0.25mol/(L?min)=2∶x,解得:x=2,故答案为:2; ②v(D)=0.25 mol/(L?min),则v(B)= mol/(L?min);
③经2min后D的浓度为0.5mol/L,D的物质的量为:2L×0.5mol/L=1mol,设A、B的初始浓度为n, 3A(g) + B(g)
2C(g)+2D(g)
11v(D)=0.25 mol/(L?min)×=0.125 mol/(L?min),故答案为:0.125 22起始(mol) n n 0 0 变化(mol) 1.5 0.5 1 1 5min(mol) n-1.5 n-0.5 1 1 c(A)∶c(B)= n(A)∶n(B)= 答案为:0.75mol/L;
④若此后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则证明此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也就达到了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限度,故选C。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为探究SO2的性质,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n?1.53mol?1.5mol=3∶5,解得:n=3,2min末A的浓度为:=0.75mol/L,故
2Ln?0.5
完成下列填空:
(1)装置A中盛放浓碱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SO2具有________(填代码);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SO2具有________(填代码)。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d.酸性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
【答案】分液漏斗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溴水褪色 b
2H2S?SO2=3S??2H2O a 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
复为红色 NaOH 【解析】 【分析】
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二氧化硫能是溴水褪色,其实质是与溴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B装置的
2H2S+SO2=3S?+2H2O,实验操作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D装置的品红是为了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则证明二氧化硫与品红的作用具有可逆性,二氧化硫有毒,需用碱性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根据反应的原理和实验的需要,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为分液漏斗,A为二氧化硫的发生装置,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装置B中二氧化硫与溴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SO2+Br2+2H2O=2HBr+H2SO4,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6价,被氧化,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项正确;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二氧化硫中S元素+4价被还原成0价的硫单质,被还原,表现为氧化性,c项正确;,故答案为溴水褪色;b;2H2S+SO2=3S?+2H2O;c;
(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的颜色能复原;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实验室进行尾气处理时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NaOH。 【点睛】
本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其中要特别注意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上,而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则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学生要辨析实质,切莫混淆。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来制造农用薄膜材料等,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4)在体育竞技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随队医生立即对准其受伤部位喷射物质F(沸点12.27℃)进行应急处理。A制备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B与D反应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为了得到较纯的E,需除去E中含有的D,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写)。
a.蒸馏 b.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c.水洗后分液 d.用过量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答案】羧基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H2=CH2+HCl
CH3CH2Cl 催化剂和吸水剂 b
【解析】 【分析】
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为C2H4;由转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