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2018-12-25)
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蔗中含有丰富的蔗糖,其水解产物只有一种单糖
B.在HIV中由A、G、U、C、T五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8种
C.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D.ATP中远离腺苷的两个磷酸基被水解下来,剩下的结构是构成RNA的一种基本组成单位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产生的CO2量比消耗的O2量多
B.中心体和核糖体都仅由蛋白质构成,它们都在有丝分裂中发挥作用 C.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有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等
D.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增大分解葡萄糖的酶的附着面积 3、下列有关信息分子和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谷氨酸既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还能充当神经递质 B.激素的受体有的在靶细胞表面,有的在靶细胞的内部 C.淋巴因子只能作用于B细胞,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B.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快 C.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D.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浓度和目的都不相同
5、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出入细胞 B.协助扩散、胞吐均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ATP C.抑制细胞的呼吸对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影响
D.小肠液中的大分子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到小肠腔的 6、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均不编码氨基酸 B.每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转运
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决定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7、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B.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生物膜仅缺少了核膜这一组成成分 C.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线粒体的数目会增多
D.光合作用是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反应的场所都在叶绿体
8、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量1小时内密闭容器中CO2 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b 段,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
B.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 ppm CO2/min
C.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
D.若第10 min时突然黑暗,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
9、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②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③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好
④Q点光照强度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10、下列关于体外处理 “蛋白质—DNA 复合体”获得 DNA 片段信息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过程①②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B.若该“蛋白质—DNA 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可能存在于S型肺炎双球菌中 C. 过程①的酶作用于非结合区 DNA 的磷酸二酯键
D. 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 RNA 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 mRNA 的起始密码子 11、右图是某二倍体动物(XY性别决定)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C.该细胞的DNA分子数不止8个
D.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和雄性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1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之一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D.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13、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板上 B.基因cn、cl、v、w在果蝇的每个体细胞中均能表达 C.朱红眼基因cn和白眼基因w为一对等位基因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可能没有基因v和w
14、家蚕(ZW型性别决定)茧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Y决定黄茧,y决定白茧,基因I抑制Y功能而i无此作用。家蚕幼蚕体色正常(T)对透明(t)为显性且T、t位于Z染色体上。雄蚕产丝量多、白茧销量好。现欲选择合适家蚕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代中
根据幼蚕体色选出结白茧雄蚕用于饲养。下列提供杂交组合中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是 A.YYIIZTZT×yyiiZtW B.YYiiZtZt ×yyiiZTW C.YyIiZTZt×yyiiZTW D.YyIIZtZt×yyiiZTW
15、对图甲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16、赫尔希与蔡斯用
32
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
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17、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m-n
2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18、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36% C.48% D.16%
19、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上,现用一只表现型为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表现: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推测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A.I;I B.II—1;I C.II—1或I;I D.II一1;II—1 20、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21、右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B. 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C. 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以是[①②③ D.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22、右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相关激素。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
B. 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Ⅱ是促甲状腺激素 C. ③④表示甲状腺激素对甲、乙有促进作用,属负反馈调节 D. 对人体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2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24、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