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建设途径——以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业态及一线人才需求呈现新特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经济新常态下,国金融业态及一线人才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创新驱动引致的业态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技术和国民财富急剧增加两方面因素支撑下,在自贸区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创业金融、互联网金融拓展领域里,业务规模迅猛增长,创新发展层出不穷,由此引致金融服务网点的业务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转变,银行网点则逐渐由单一的柜台服务平台转型为一个专业性平台或综合性门户。 (二)业态变化激发了一线人才需求转型
. . .
. .
就银行业而言,银行业务量的交易不是通过柜员完成,而是通过ATM、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渠道完成。柜员由原来处理柜台业务操作人员转型为具有营销思想的客户经理,小部分柜员充当大堂客户经理,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客户选择那些低成本的服务渠道,大部分柜员转变为理财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整个网点逐渐成为优质客户财富管理的中心。就保险业而言,保险业正从单纯的风险保障向风险保障与家庭理财并重,保险的市场覆盖面和业务种类也在快速发展。就证券业而言,证券行业面向客户的业务也从以证券经纪为主转向多方面发展。一言以蔽之,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已逐渐从操作型向集柜面、理财、营销等业务技能于一身的多面手转型。而对这些能力的需求正是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未来的优势和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
二、当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金融业发展,政府和行业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提高金融人才的素质,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教育体系,促进了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虽然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已经初具成效,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但人
. . .
. .
才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滞后,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统筹规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容不合理,课程资源重建设轻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校企合作机制缺乏保障,学生实践机会少,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等等。这些问题导致目前的金融管理专业很难培养出既有丰富专业金融知识又掌握多种相关技能,既有积极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充分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又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且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角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这将很难适应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新业态对一线人才需求。 三、高职院校金融管理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利于贯彻国家及省有关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决定和意见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1月,省人民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
. . .
. .
见》(粤府[2015]12号,《意见》提出到2018年,建成在国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省,形成具有特色、适应发展需要、基本达到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深入贯彻国家及省有关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决定和意见,省教育厅相应做出“十三五”期间实施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作为省高职院校,依据自身办学条件和专业特长,申报并建设品牌专业,就是贯彻国家及省有关政策的具体措施。
(二)利于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知名度和竞争力 省级品牌专业的立项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基础,需要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而金融管理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财经类热门专业,通过省级品牌专业立项竞争,并经过四年的建设周期,一旦通过验收将大大提高院校本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形成建设提高一品牌效应一吸引优质生源一人才荟萃一品牌效应设提高的持续良性循环过程。
(三)利于培养适应金融新业态需求的一线人才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计划设定了品牌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宗旨,从学生入校到毕业,整个教育培养过程应当服务于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当按照“服务发展、
. . .
. .
精致育人、强化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在省乃至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形成较强的示性、引领性。因此,金融管理专业一旦立项并建设成为省级品牌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应是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而适应金融产业信息化和国际化需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新业态人才需求。 四、高职院校金融管理省级品牌专业建设路径——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职院)金融管理专业创办于1997年。在国家级建设层面,该专业2006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示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并在200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验收,从而成为国家示性专业之一。在省级建设层面,2009年,该专业获得省示专业建设立项,2010年通过省示专业建设项目验收。2014年,金融管理专业获得省创新强校工程“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金融专业群的品牌专业建设立项。2015年9月,金融管理专业获得省品牌专业建设立项,成为首批立项26个品牌专业中唯一立项的财经大类专业。由此,番职院金融管理专业进入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周期,并力争在规定年限顺利通过验收。
. . .
. .
(一)定位专业建设目标
2015-2018年的4年建设期,金融管理专业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将迎来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要基本达成“国领先、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品牌建设目标,成为在国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专业,在中国南部树立起一面高职金融专业建设的旗帜,满足金融强省和金融强市对于职业金融人才的需求。 专业建设目标:打造“国领先、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职金融专业,专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人才培养模式和部分课程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适应移动互联时代需要的网络教学资源得到广泛的应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课程和体制机制等支撑条件实现跨越式提升,把金融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省高职教育的品牌专业,适应金融产业信息化和国际化需要,为金融强省和金融强市培养一流的一线金融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按需培养,适度超前,主要面向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培养一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热情服务的职业素质,也要掌握一定的经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综合金融业务技能(柜面、咨询、营销、客服、理财等业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