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核苷酸单体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项不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基团( A ) A. 一个己糖分子 B. 一个戊糖分子 C. 一个磷酸 D. 一个含氮碱基 2.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多糖( B ) A. 纤维素 B. 麦芽糖 C. 糖原 D. 淀粉 3.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E )
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 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E. 以上都不是
4.下面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 酶可以缩短反应时间 B.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C. 许多酶还需要非蛋白的辅助因子和辅酶才能完成催化功能 D. 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5.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能够( B )
A. 与酶的底物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 B. 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 C. 与酶的特殊部位结合,破坏酶的活性 D. 同时和酶与底物结合,使酶无法和底物直接结合
6.糖酵解的最终产物是( C )
A. ATP B. 葡萄糖 C. 丙酮酸 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7.下列对酶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酶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 C. 酶的变构位点经常和反应抑制有关 D. 酶的催化专一性通常比化学催化剂的专一性差 8.Griffith和Avery所做的肺炎链球菌实验是为了( C )
A. 寻找治疗肺炎的途径 B. 筛选抗肺炎链球菌的药物 C. 证明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蛋白不是遗传物质 D.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9.1952年Hershey和Chase利用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完成的噬菌体实验中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C )
A. PCR技术 B. DNA重组技术 C.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D.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10.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B )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线粒体 D. 类囊体 11.蛋白质的合成是直接以( )上的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单体合成多肽的过程( C ) A. 单链DNA B. 双链DNA C. mRNA D. tRNA
12.在DNA复制时,序列5′-TAGA-3′合成下列( A )互补结构。
A. 5′-TCTA-3′ B. 5′-ATCT-3′ C. 5′-UCUA-3′ D. 3′-TCTA-5′ 13.反密码子位于( C )
A. DNA B. mRNA C. tRNA D. rRNA 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等基本功能 B. 动物对外界环境具有适应性,而植物则几乎没有 C. 动物与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都是由原始的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分化而来的 D. 生物进化遵循着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15.Darwin《物种起源》问世于( C )
A. 1831年 B. 1836年 C. 1859年 D. 1953年 16.传统的五界分类系统不包括( D )
A. 原核生物界 B. 原生生物界 C. 真菌界 D. 真核生物界 E. 动物界 17.地球大约在( B )亿年前形成 A. 36 B. 46 C. 56 D. 66
18.下列属于化学演化的是( D )
A. 无机分子形成有机分子 B. 有机小分子进一步产生生命大分子 C. 相互作用的生命大分子逐渐聚合成细胞样结构 D. 上述各项 19.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B )
A. 个体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
20.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群落类型是( B )
A. 温带草原 B. 热带雨林 C. 热带草原 D. 荒漠草原 21.下面( C )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内容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物个体数量多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22.下列( A )特征不属于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特征
A. 没有人为干扰和灾害发生 B. 物流与能流相对稳定 C. 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D. 具有较强的自净化能力
23.两个物种共同生活在一起(甚至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相依为生,相得益彰,彼此都离不开对方,这种现象称为( C ) A. 寄生 B. 共栖 C. 共生 D. 协作
24.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会发生巨大损失,在下列四种原因中,( C )是不被确认的 A. 动物排泄物中能量大部分散失于环境中 B. 食物链缺少顶级消费者 C. 不是100%的生物个体都进入食物链环节 D. 生物体自身代谢所消耗 25.下列属于物种的密度相关因素的有( D )
A. 营养与食物 B. 领土 C. 天敌和竞争者 D. 上述各项 26.下列对生态系统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有( B )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是循环式的 C.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一般不超过4~5个 D. 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动态系统
27.在食物链中,生物量最多的是( A )
A. 生产者 B. 草食动物 C. 初级消费者 D. 顶级消费者
28.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下述( C )没有气体成分参与,而只涉及到从陆地到海洋沉积、又从海洋沉积到陆地反复循环
A. 碳循环 B. 氮循环 C. 磷循环 D. 水循环 2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 越发达的国家对热带雨林的破坏越少 B. 热带雨林的破坏使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 C. 热带雨林的破坏使热带土壤不能再长期支持农业 D. 热带雨林的破坏增加了全球变暖的威胁
30.PCR反应中使用TaqDNA聚合酶,延伸过程一般要需要的温度是( B )℃ A. 95 B. 72 C. 55 D. 68
31.为了重复克隆羊实验,从A猴子的体细胞中提取双倍体核,转入去核的B猴子的卵细胞中,植入C猴子的子宫当中进行培养,实验进行很成功,最后生下的猴子( A ) A. 与A相像 B. 与B相像 C. 与C相像 D. 同时具有A、B、C的特征 32.下列( D )不是基因重组和克隆操作中最重要的工具 A. 限制性内切酶 B. 载体 C. Taq酶 D. 宿主菌 33.关于限制性内切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限制性内切酶是从细菌中分离提纯的蛋白酶 B. 限制性内切酶可以识别一小段特殊的核酸序列,并将其在特定位点处切开 C.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可将外源基因连接到不同的载体上 D. 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重组和克隆操作的重要工具 34.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采用的技术是( A )
A. 基因工程技术 B. 蛋白质工程技术 C. 发酵工程技术 D. 细胞工程技术 二、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为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竞争性抑制:有的酶在遇到一些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的分子时,这些分子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亦会表现出酶活性的降低(抑制)。
反馈抑制:一条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有时可与该代谢途径的第一步反应的酶相结合,结合的结果使这个酶活性下降,从而使整条代谢途径的反应速度慢起来。
DNA半保留复制: DNA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两条双链打开,以形成的两条单链为模板,各自合成一条与之互补的新链。新形成的两条双链DNA中各含有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所以称为半保留复制。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DNA通过转录生成 mRNA,mRNA再通过翻译生成蛋白质,从而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因个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一部分细胞必定在一定阶段死去,称细胞凋亡。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种群:居住在一定地区的同一种类的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一个种群。 群落: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两个以上不同物种的种群组成群落。
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的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综合体。
基因工程: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发酵工程: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PCR:把寻找目的基因和扩增目的基因两步操作并成一步。
DNA探针:以病原微生物DNA或RNA的特异性片段为模板,人工合成的带有放射性或生物素标记的单链DNA片段。
生态系统:一定地区内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物理因素的总和称生态系统。 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克隆:生物分子,细胞,生物个体的无性增殖过程都称为克隆。 酶: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三、问答题
1. 请说说,我们每个人为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做些什么。 2. 你认为目前若实施人体克隆,在技术上还存在哪些难题?会引起哪些社会问题?你认为克隆人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吗?
3.根据你所了解的生命科学知识,谈谈生命科学在你所学的专业领域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各领域中有哪些应用?
4.多莉羊是细胞工程的产物,请结合细胞工程及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谈谈克隆技术对人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克隆技术用于动物育种可以极大地加快育种的速度。
警惕一种危险。克隆产生的后代,基因组成单一,失去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潜力。
5. 结合生物工程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有利和不利的一面。 6. 生物工程的应用有哪些领域?并举例说明
7.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 ? 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 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 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 ? 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
有机酸、酶、各种药物、疫苗、面包、奶酪、啤酒、酱油等等 ? 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天花; 鼠疫; 艾滋病; 疯牛病; 埃博拉病毒; SARS;
8.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举例说明基因工程有哪些实际应用价值?
9. 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内容?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10. 微生物是一个分类系统水平吗?为什么?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 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 种类多、级界宽、易变异、抗性强、 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11. 请讨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12. 臭氧层是如何保护生物的?人类制造的什么气体对臭氧层产生了破坏?为什么说生态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就越好?
13. 微生物发酵产品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请举出你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发酵工程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