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汶川县消防大队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行本)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22:12: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汶川县境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县内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自然气候区,大致以银杏乡梭坡店为界,县境南部漩口、映秀(含三江乡)一带,属川西多雨中心区。县北威州、绵虒一带,属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总体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而稳定,因季节分配不均,干雨季分明,雨季集中于7-9月,冬干明显,常有春旱和夏伏旱发生。

据威州气象站23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8.7mm,最大年降水量为648.6mm(出现在1958年),最小年降水量369.8mm(出现在1974年),连续最大4个月(5~8月)降水量为324mm,占年降水量62.1%;桑坪水文站22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3.6mm,最大年降水量为646.1mm(出现在1958年威州地区)。最小年降水量为369.8mm(出现在1974年),连续最大4个月(5~8月)降水量为317.9mm,占年降水量的61.9%。

“5.12”震前,岷江河两岸裸露崩塌较多,是风沙天气的主要物源地,在干旱季节或非雨天,风沙较大,是汶川县一直就有的天气现象。“5.12”震后,岷江河两岸山体表层风化带被松动,大面积范围内发生岩体斜坡浅表层局部出现崩滑落石,沙源地增加,风沙天气较震前有较大加剧。

二、水文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松潘县北弓杠岭隆板棚,经松潘、茂县,从县境东北流入汶川。经雁门、威州、绵虒、银杏、映秀、漩口等6个乡镇,纵贯县境东部,境内流长88km,流域面积1428.476km2。河

9

谷深切,水流湍急,河床平均坡降8‰。其中,佛堂坝至中滩堡(映秀)23km内落差达22.3m,平均比降9.7‰。最大流量1890m3/s,最枯流量49.3m3/s,年平均流量168~268m3/s。岷江水位(姜射坝水文站测)最高1336.48m(1973年测),最低1332.92m(1985年测),常年水位1335.5m(1985年测)。最大流速6.9m/s,最小流速1.44m/s。河面宽度一般在80~100m左右。县境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452m3/s,径流量达142亿m3。汛期主要为降水补给,枯季为融雪和地下水补给。

三、地层岩性构成

根据钻探揭示及地表地质调查,场地内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冲洪积层(Q4al+pl),主要有杂填土、角砾、砾砂和卵石。现将各层的物质组成和岩土工程特性分述如下:

杂填土①(Q4ml):灰色,湿,松散。主要由卵石、碎石及少量碎砖块等组成,土质不均。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0.40~0.60m,平均厚度0.49m。

角砾②(Q4al+pl):灰色、黄灰色,湿,松散。原岩主要为板岩,中~微风化。碎石占20~30%,角砾占40~60%,中砂和细砂占20~30%。角砾粒径0.5~2.0cm,碎石粒径3~7cm,呈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主要分布于地表局部地段,层厚1.20~2.10m,埋深1.53m。N120动力触探锤击数1~4击/10cm。

砾砂③(Q4al+pl):灰色,稍湿,松散。原岩主要为板岩、灰岩,中~微风化。主要由中(细)砂、圆砾、卵石组成,含少量粉质粘土。卵石占20~30%,圆砾占20~40%,中砂和细砂占40~50%。卵石粒

10

径3~5cm,圆砾粒径0.50~2.00cm,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好。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层厚0.70~1.00m,平均厚度0.84m。N120动力触探锤击数1~4击/10cm。

卵石④(Q4al+pl):灰色,湿。卵石原岩主要为板岩、灰岩、花岗岩,中~微风化。主要由卵石、漂石、圆砾、中砂、细砂组成及粉质粘土。卵石直径4~10cm,个别达20cm,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差。卵石与卵石之间的充填物为圆砾、中砂、细砂和粉质粘土。漂石零星分布于卵石层中,漂石直径20~40cm,个别达70cm,多呈板状或不规则立方体。根据密实程度及各组分含量划分为稍密卵石④1、中密卵石④2和密实卵石④3。

稍密卵石④1:卵石占50~55%,圆砾占25~40%,中砂和细砂占10~20%。卵石与卵石之间的间隙较大,卵石与圆砾和中砂、细砂之间的结合较差。呈透镜体状分布于中密卵石层中,层厚0.50~3.20m,平均厚度1.34m。N120动力触探锤击数3~7击/10cm。

中密卵石④2:漂石占10~20%,卵石占40~50%,圆砾占20~30%,粉质粘土占10~20%。卵石与卵石之间的间隙较小,被圆砾和中砂、细砂充填,充填较紧密。为场地内的主要地层,揭露厚度0.80~7.10m,平均厚度3.06m。N120动力触探锤击数6~10击/10cm。

密实卵石④3:漂石占20~30%,卵石占50~60%,圆砾占10~20%,中砂和细砂占10~20%。卵石与卵石之间的间隙较小,被圆砾和中砂、细砂充填,充填紧密。呈透镜体状分布于中密卵石层上部或底部,揭露厚度0.50~3.10m,平均厚度1.51m。N120动力触探锤击数

11

9~14击/10cm。

四、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汶川县呈现南湿(漩口镇、映秀镇)北旱(威州镇、棉虒镇)的气候特点,光、热、水分布不均。海拔在2000m以上的地区(北部)年均气温13.5℃,海拔在2000m以下的地区(南部)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47~269天,年降雨量528.7~1332.2mm。

汶川县城海拔约1400米,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5℃,6~9月为高温季节,最高温度35.6℃,12月至次年3月为低温季节,最低温度-6℃。受青藏高原和北面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降雨稀少;夏季日照充足、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528.7mm,最大降雨量648.6mm(1958年),最小降雨量369.8mm(1974年)。5~8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62%,最大日降雨量79.9mm。

汶川县处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基本冻土深度0.60m。 勘察期间为枯水季节,在勘察深度内各孔均未见到地下水。 场地高出岷江约7.00m,岷江洪水对场地无影响。

根据汶川县城多个场地土的腐蚀性分析报告,场地内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以及钢结构无腐蚀性。

五、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评价

位于龙门山华夏系构造体系之中南段的九顶山华夏系构造带内,又属于甘孜一松潘地槽褶皱带与扬子地台之间隙褶皱亚系,构造复杂。主要构造形迹呈北东—南西40o~50o方向展布,斜贯汶川县境及

12

汶川县消防大队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行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dev21vwn502tjb2ixwe3xy6q955p4014vi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