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1.2dB C、 ≤17.1dB
B、≤17.4dB D、≤14.1dB
( A )
78、PBT/PLC 2:64分光器典型插入衰减参考值为 。
A、 ≤21.2dB C、 ≤17.1dB
B、≤17.4dB D、≤14.1dB
79、传输距离小于5公里时,线路维护余量取值 。
A、≥1dB C、≥3dB
B、≥2dB D、≥4dB
( A )
80、传输距离大于10公里时,线路维护余量取值 。
A、≥1dB C、≥3dB
B、≥2dB D、≥4dB
( C )
81、传输距离在5公里与10公里之间时,线路维护余量取值 。
A、≥1dB C、≥3dB
B、≥2dB D、≥4dB
( B )
82、每个活接头的损耗一般按照 取值计算。
A、0.1dB C、0.5dB
B、0.2dB D、0.6dB
( C )
83、每个冷接子双向平均值的损耗一般按照 取值计算。
A、0.1dB C、0.5dB
B、0.2dB D、0.6dB
( A )
84、每个机械接续光纤插头(座)插入损耗参考一般按照 取值计算。 ( C )
A、0.1dB C、0.5dB
B、0.2dB D、0.6dB
85、G.652D 光纤与模场直径不匹配的G.657B 光纤连接时引入的附加损耗可取 每个连接点计算。
A、0.1dB C、0.5dB
( B )
B、0.2dB D、0.6dB
86、1310nm波长窗口的光纤线路(含固定接头)每公里衰减系数为 。 ( A )
A、0.38dB(光纤带光纤0.4dB)
B、0.26dB(光纤带光纤0.28dB) D、0.23dB(光纤带光纤0.25dB)
C、0.25dB(光纤带光纤0.27dB)
87、1490nm波长窗口的光纤线路(含固定接头)每公里衰减系数为 。 ( B )
A、0.38dB(光纤带光纤0.4dB)
B、0.26dB(光纤带光纤0.28dB) D、0.23dB(光纤带光纤0.25dB)
C、0.25dB(光纤带光纤0.27dB)
88、1550nm波长窗口的光纤线路(含固定接头)每公里衰减系数为 。 ( C )
A、0.38dB(光纤带光纤0.4dB)
B、0.26dB(光纤带光纤0.28dB)
C、0.25dB(光纤带光纤0.27dB)
D、0.23dB(光纤带光纤0.25dB)
89、入户光缆是在FTTH(O)模式下,从 至 的光缆,一般以蝶形引入光缆为主。
( A )
A、分纤箱直接敷设至用户家中的光缆 C、小区光交到门头盒的光缆
B、主干光交到小区机房的光缆 D、以上都对
( D )
90、下面有关蝶形引入光缆错误的是 。
A、又称皮线光缆
B、适用于用户引入段的光缆
C、截面外形像蝴蝶,所以叫蝶形引入光缆 D、可应用于接入光缆网各个场景 91、对于IPTV组播业务,FTTH的应用类型宜将 设置为组播复制点。 ( C )
A、BRAS
B、SR
C、OLT
D、ONU
92、对于IPTV组播业务,FTTB的应用类型宜将 设置为组播复制点。 ( D )
A、BRAS
B、SR
C、OLT
D、ONU
93、FTTB建设模式中,引入大楼的纤芯数量应为目标网络中ONU的数量,并预留 纤芯(至少1芯)作为备用。
A、10%
B、20%
( A )
C、25% D、30%
94、FTTH(O)建设模式中用户端蝶形引入光缆成端可以采用 成端。 ( D )
A、普通尾纤
B、机械接续光纤插头 D、以上都可以
C、机械接续光纤插座
95、光分路器组件外型可分为四种。 适用于ODF架、光缆交接箱, 适用于标准机架内, 适用于室内分光分纤箱或光缆交接箱内。 ( B )
A、托盘式、机框式、微型 C、托盘式、盒式、机框式
B、托盘式、机框式、盒式 D、机框式、托盘式、盒式
96、安装在室内分光分纤箱内的光分路器按终期容量配置时,其尾纤可采用固定接续方式与外部光缆连接,选用的光分路器尾纤长度不宜少于 。
A、30cm
B、50cm
C、90cm
( C )
D、100cm
( B )
97、PON系统的传输距离应采用最坏值计算法。
A、最好值
(六)无源光网络(PO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B、最坏值
C、经验值 D、典型值
1、楼道型FTTX用综合信息箱安装在楼道、弱电井等位置,高度不宜低于 。( D )
A、0.3m
B、0.5m
C、1m
D、1.5m
2、楼道型FTTX用综合信息箱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欧姆。一般宜采用布放接地电缆至大楼的接地体或者与弱电井的接地、走线槽等可靠的接地体相连。 ( B )
A、5欧姆 B、10欧姆 C、15欧姆 D、20欧姆
3、楼道型FTTX用综合信息箱接地电缆可采用 的接地电缆,或者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相关型号的接地电缆。
A、8平方毫米
( C )
B、12平方毫米 C、16平方毫米 D、20平方毫米
4、入户型FTTX综合信息箱嵌入式箱体需预装于墙体内,一般在 完成。 ( C )
A、房屋建造时同步 C、ONU安装时
B、FTTX工程建设时 D、以上均有可能
5、分纤箱、分光分纤箱墙壁安装应端正、牢固,室外箱体的下端面距地面可以是 。
( D )
A、1.5m
B、2m
C、2.5m
D、3m
6、分纤箱、分光分纤箱在电杆上安装应端正、牢固,应装在电杆的局方侧。箱体的上端面应距吊线 。
A、0.5m
( D )
B、0.6m C、0.7m D、0.8m
7、分纤箱、分光分纤箱落地安装时,箱体应牢固、安全、可靠,箱体垂直偏差应小于 。
( B )
A、0.2mm
B、0.3mm
C、0.4mm
D、0.5mm
8、光纤插座盒内各部件应连接牢固,余留不少于 米的用户引入光缆。 ( A )
A、0.5m
B、0.6m
C、0.7m
D、0.8m
9、蝶形光缆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敷设过程中蝶形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2)固定后蝶形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
A、30mm、15mm C、30mm、10mm
B、20mm、15mm D、30mm、20mm
( A )
10、蝶形光缆在户外采用挂墙或架空敷设时,可采用 光缆,应将蝶形光缆的钢丝适当收紧,并要求固定牢固。
A、管道蝶形引入光缆
( C )
B、小型中心束管式光缆 D、普通蝶形引入光缆
C、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
11、杆路敷设蝶形光缆,在原电杆杆路吊线以上部位安装钢带抱箍和紧箍拉钩,钢带抱箍安装位置为距杆稍 处。
A、0.3m
B、0.4m
( D )
C、0.5m D、0.6m
( D )
12、同一杆路上自承式光缆布放条数不得超过 条。
A、1
B、2
C、3
D、4
( A )
13、架空自承式光缆与电力线交越时,交越距离保持 以上。
A、1m
B、2m
C、3m
D、4m
14、每一处自承式光缆的开剥点与S型固定件间预留 ,施工完毕后,开剥点处用绝缘胶带缠绕 ,避免自承式光缆加强芯与纤芯脱离。
( C )
A、3cm、4圈 C、5cm、6圈
B、4cm、5圈 D、6cm、7圈
15、当自承式蝶形光缆从杆路上引下时,需要在用户端墙面上安装C型拉钩。C型拉钩安装在光缆引下方向的侧面,用 膨胀管及螺丝钉固定。
A、Φ5mm
B、Φ6mm
C、Φ7mm
( B )
D、Φ8mm
16、蝶形引入光缆墙面钉固时,沿光缆路由,在墙面上安装螺钉扣。螺钉扣用Φ6mm膨胀管及螺丝钉固定。两个螺钉扣之间的间距为 。
A、50cm
B、60cm
( B )
C、70cm D、80cm
( B )
17、自承式蝶形光缆在墙面拐弯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18、墙壁卡箍(波纹管保护)方式,在确定了光缆的路由走向后,沿光缆路由,在墙面上布放波纹管。单根蝶形光缆保护采用 波纹管。
A、Φ6mm
B、Φ10mm
C、Φ20mm
( C )
D、Φ30mm
19、墙壁卡箍(波纹管保护)方式,在确定了光缆的路由走向后,沿光缆路由,在墙面上布放波纹管。多根蝶形光缆保护采用 波纹管。
A、Φ6mm
B、Φ10mm
C、Φ20mm
( D )
D、Φ30mm
20、墙壁卡箍(波纹管保护)方式,在确定了光缆的路由走向后,沿光缆路由,在墙面上布放波纹管。波纹管采用塑料管卡(用Φ6mm膨胀管及螺丝钉固定)在墙面固定。两个塑料管卡之间的间距为 。
A、50cm
( A )
B、60cm C、70cm D、80cm
21、蝶形引入光缆采用墙面开孔方式入户:开孔标准为自用户室内往用户室外进行开孔,开孔方向是向下倾斜 度角,防止雨水倒灌至用户室内。
A、5
B、10
C、15
D、20
( B )
22、楼道明管方式时,波纹管使用管卡固定,管卡间距离为50cm。在转弯处需弯曲成 的圆弧并在2个弯角起始处加装管卡。
A、Φ20cm
B、Φ30cm
( D )
C、Φ40cm D、Φ50cm
23、楼道明管方式时,波纹管使用管卡固定,管卡间距离为50cm。在跨越其它管线时,需在跨越点向外 处加装管卡。
A、10cm
B、20cm
( A )
C、30cm D、40cm
( D )
24、蝶形光缆必须在入户前过路盒中预留 ,并绑扎成圈。
A、20cm
B、30cm
C、40cm
D、50cm
( B )
25、蝶形光缆通过墙面开孔入户,使用 电锤钻孔。
A、Φ6mm
B、Φ8mm
C、Φ10mm
D、Φ12mm
26、用户暗管内穿放蝶形光缆,光缆在经过直线过路盒时可直线通过。在经过转弯处的过路盒时,需在过路盒内余留 ,并绑扎成圈。
( B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