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如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1) 高效课堂的基础—备课;2) 教学过程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3)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4) 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5) 设计拓展课堂练习所学内容;6)以趣结尾,同样重要。
关键词:高效课堂 备课 激趣 落实 合作 巩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中,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与重要意义,同时也感受到了一名语文教师所肩负责任重大.教师的阵地是课堂,那么如何有效地立足课堂则是我们每个教师首要任务。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也非常了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因素。那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这种生理、心理特点,如何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使他们获得最大的发展?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什么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
文教科书。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再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不急于动笔的,而是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思考:怎样使自己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才能让学生最容易走近目标;如果学生在这里出现了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整教学才会让学生走出困境。
2教学过程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
如何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劳有所得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教学过程尤为重要。 2.1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 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语言、多媒体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到课文深处,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
学习,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
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开始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都是成功的导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从而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演绎推理;利用类比推理;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等。 2.2.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1)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
(2)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 (3)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2.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并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思想间的碰撞,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 怎样设计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小组学习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且有探究价值的。我在给学生上课时是这样操作的:首先要求同桌之间就课堂上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直到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再放到全班和教师一起讨论。这样就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模式。由此,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填鸭式”讲解获得的印象更深刻。
4 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