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 7、引入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二、鱼类的主要特征 (1)终生生活在___中。 (2)身体呈___。 (3)体表覆盖着。 (4)用___呼吸。 (5)用___游泳。 (6)体内有一条有许多___构成的脊柱。 (7)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___,是___动物。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千百万人以渔业为生。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于1986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作业: P24练习1、2题 教学反思:
土城子中学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关福泉 小组教师 关福泉 上课教师 科目 生物 班级 八年级 上课时间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累计课时 5 总第3 课时 课题: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观察、比较的科学探究方法。 3.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青蛙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方法与措施: 修订、增减 教学过程: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指导学习两栖类(演示各种两栖类的图片) 1、你知道那些动物属于两栖类?为什么他们叫两栖动物?他们有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为什么说两栖动物还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而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型? 3、 你见过青蛙的幼体——蝌蚪?青蛙的发育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建议学生利用便利的时候到稻田、水沟或池塘边采集青蛙的受精卵,进行培养和观察蛙的发育过程,并作好记录。培养的方法见教材57页,观察完后将青蛙放回原处。 4、两栖动物与人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举例说明。 5、补充: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惜两栖动物,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二、 指导学习爬行类(演示各种爬行类的图片) 1、 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爬行动物并不多,只有6千多种,但是根据对古代动物化石的研究表明,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有一类爬行动物曾经在地球上繁盛一时,称霸全球达1亿多年之久。你知道是那一类爬行动物吗?《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恐龙原意是“恐怖的蜥蜴”你知道那些恐龙能描述一下吗? 2、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鼎盛时代,在海洋、陆地、空中都有恐龙分布,但是大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灭绝了,关于恐龙的灭绝至今是个迷,有多种说法。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爬行动物有那些?他们有那些适合陆地生活的特
征? 3、 怎样评价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补充:扬子鳄是我国特产的珍稀爬行动物,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为了保护扬子鳄于1986年在安徽建立了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作业: P29练习2题 教学反思:
土城子中学生物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关福泉 小组教师 关福泉 上课教师 科目 生物 班级 八年级 上课时间 2015年9月21日(星期一) 累计课时 6 总第一课时 课题:5.1.6 鸟 教学目标: 1、概括鸟类的主要特征 2、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意识。 3、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鸟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与措施: 修订、增减 教学过程: 第六节 鸟 1、导入:纸飞机游戏 形式:通过对三种材质不同的纸张制作的纸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间的比较,发现物体飞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目的:以学生熟悉而有趣的纸飞机游戏为载体导入本课。在讨论中发现物体在飞行时遇到的问题,从而迁移到鸟类飞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入本课。 2、 探究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先确定探究方向,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器具,完成相应的子探究报告。子探究报告包括:外形篇、运动篇、呼吸篇、消化和循环篇。分组探究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设计目的: ①从四个方面设计的子探究报告分解和细化了“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这一大课题。子课题使学生在探究时有明确的方向,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在具体的观察探究中,学生可以根据子探究报告的小问题及参考资料按图索骥,可操作性较强。 ②每份子探究报告右侧的参考资料都源于书本,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而全面的背景资料。通过对资料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分析和整合能力。而报告最后的总结部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四篇探究报告研究的方向不同、方法不同,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也不同。 外形篇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用肉眼观察外,还用到显微镜观察羽毛的细微构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运动篇侧重学生感官的体验,在亲手的触摸中可以增强感性认识。 呼吸篇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利用气球设计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