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D对。
6. (2011·福建理综,9)下列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 )
选项 化合物 Y W 答案 D 解析 通过Mg在CO2中燃烧可制得MgO;通过铝热反应可制得三氧化二铝;通过乙醇和钠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乙醇钠;氯化铁溶液和铜反应能生成氯化铜,但不是置换反应。 7. (2009·江苏,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
示转化的是
a Al HNO3 Si CH2===CH2
b AlCl3 NO SiO2 CH3CH2OH
( ) c Al(OH)3 NO2 H2SiO3 CH3CHO A CO2 MgO B Fe2O3 Al2O3 C C2H5OH C2H5ONa D FeCl3 CuCl2 物质 选项 A B C D 答案 B CuO2
解析 A中的Al(OH)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Al,A错误;HNO3(稀)――→NO,NOHO
2H2O
NO2,NO2――→HNO3,B正确;SiO2不溶于水,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H2SiO3,C错误;CH3CHO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乙烯,D错误。
练出高分
1.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NaOH HCl NaCl Na2O NO C.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NaOH HCl CaF2 Na2O2 SO2 答案 C
解析 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2.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
( )
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
17
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 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 D.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 答案 C
解析 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C2H4O2、C3H6O2除可代表羧酸外,还可代表酯类。 3. 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误。
4. 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 “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
5. 化学家将研究气体与固体(或液体)在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称为表面化
学。对下列现象的研究不属于表面化学范畴的是 A.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 B.氢氧燃料电池中电极上的反应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氮气与氢气在铁触媒作用下化合 答案 A
6.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 )
18
A.剩饭变馊 C.牛奶变酸 答案 D
B.自行车生锈 D.电灯发光
解析 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7. 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答案 B
解析 水的气化、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A.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235U与238U的相互转化
C.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答案 D
9. 近来雾霾频现,“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
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雾霾有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近来雾霾的形成与工业排放的烟气有关系 C.“PM2.5”没有必要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 D.雾霾天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 C
解析 “PM2.5”不是胶体,胶体粒子直径为1~100 nm之间。
10.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X Cu CH3CH2OH S NO FeCl2 Y CuO CH3CHO SO3 NO2 Fe Z Cu(OH)2 CH2===CH2 H2SO4 HNO3 FeCl3 ( )
19
A.④⑤ 答案 A
B.③④ C.②⑤ D.①⑤
解析 ①中,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也不能一步转化为铜,故不符合;②中,乙醛不能一步转化为乙烯,故不符合;③中,硫与三氧化硫之间不能一步相互转化,故不符合;综上所述应选A。 1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60周年国庆阅兵车HQE顶级红旗采用全铝车身,铝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B.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时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
C.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应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而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为SiO2 D.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
E.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F.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数目也不变
(2)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①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电离理论。
②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莱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的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H2O
-
B.NH4 F.Cl
-
+
C.OH
-
D.HCO3
-
E.CH3COO
③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 [·OH] ―→ H·OH ··
+
-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H3BO3+H2O===H+[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________(填“H3BO3”或“H2O”); CuCl2+4NH3===[Cu(NH3)4]2+2Cl
+
-
+
-
该反应中的酸是________(填“CuCl2”或“NH3”)。 答案 (1)ADF (2)②AD ③H2O CuCl2
解析 (1)A项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B项热的纯碱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其溶解油脂的能力强,是化学变化;D项中液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液态氯化氢是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