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铸造防尘技术规程 GB8959-2007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9:51: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宜取1.O m/s~1.2 m/s,切割合金钢件取大值,切割碳钢件取小值,地坑内应储水,当被切割铸件浇冒口高度超过1 m时宜用移动式排风罩。

13.2.6 小铸件焊补宜用焊接工作台。工作台的下部和上部均应排风,罩口断面风速可取0.75 m/s。大铸件焊补区域应全面通风。

14 通风除尘系统

14.1 系统和管路

14.1.1 系统划分原则是应便于管理运行、节能和安全生产:同时工作、粉尘性质相同,可合用一个通风除尘系统;同时工作、粉尘性质不同,但允许不同粉尘混合回收或粉尘无回收价值时,也可合用一个通风除尘系统;不同粉尘混合后有燃烧或爆炸危险,以及不同湿度、温度的含尘气体混合后可能结露时,则不得合用一个通风除尘系统。

14.1.2 除尘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提高除尘系统的管理水平。以保证除尘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减少除尘系统的空转能耗和事故率。

14.1.3 落砂机罩与落砂机砂斗下部不同时使用的通风除尘系统宜分开。移动式密闭罩与落砂机应联动控制。

14.1.4 除尘设备的布置宜相对集中,并应考虑卸灰、运灰及检修的方便。 14.1.5 除尘管路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通风除尘系统各环路应进行压力损失平衡计算。各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不宜超过10%。

b) 风管宜明设。当地下敷设时,应将风管设在地沟内,地沟应设置方便检修。仅当利用地沟降尘时,方可不另设风管,但应有清理积尘的措施。

c) 管道内的风速应使所输送的粉尘不致沉积。垂直风管宜取14 m/s~20 m/s,水平风管宜取16 m/s—25 m/s。

d) 在寒冷或严寒地区,风管内含尘气体湿度较高时,风管应采取防冻、防腐措施。 e)为防止堵塞,风管的直径不宜小于下列数值: 排送细粉尘 80 mm 排送较粗粉尘 100 mm 排送粗颗粒 130 mm

f) 除尘风管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当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 g) 除尘管道应设密闭清扫孔。

h) 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

i) 当排气烟囱可能产生沉积物、凝结水或其他液体时,底部应设排孔和清灰孔。 j) 通风管路应设置安全接地。 14.2 通风机

14.2.1 除尘通风机的选择应满足GB 50019的相关规定。

14.2.2 除尘系统应采用离心式通风机,通风机宜设在除尘器之后。

14.2.3 当含尘空气含湿避较大时,通风机应采取防止水蒸气凝结和凝结水排出措施。 14.2.4 需多次调节风量的通风机,应加设调速变频器或液力耦合器。 14.2.5 通风机噪声或振动超标时应采取降噪或隔振措施。 14.3 除尘设备

14.3.1 应根据国家排放标准,粉尘的起始浓度、分散度、密度、工况比电阻、亲水性、黏性、毒性、爆炸性以及气体温度、湿度、化学成分等物理化学特性和设备投资、占用空间、运行费用、维护操作安装等因素合理选用除尘设备及其过滤材料。铸造工艺设备粉尘起始含量见附录C,分散度见附录B。

14.3.2 落砂机、散粒状于物料输送设备、破碎设备、振动筛、磨芯机等宜采用袋式除尘器。

14.3.3 砂轮机可用袋式除尘机组。

14.3.4 物料可直接落入的设备、装置,如拆包机、料仓、带式输送机转运点、混砂机等,宜将袋式除尘机(组)直接安装在设备上。

14.3.5 滚筒筛、多角筛、冷却提升机、清理滚筒、喷砂室、喷(抛)丸窒,可用袋式除尘器。

14.3.6 采用干式除尘器当含尘气体湿度较高可能结露时,应保温或保温并加热。在严寒地区,处理含湿量较高的含尘气体时,除尘器不宜布置在室外,否则应采取防止结冻的措施。 14.3.7 袋式除尘器,当含尘气体温度超过120℃时,应采用耐高温的滤料; 含尘气体湿度较高时,应采用防水性能好的滤料;含尘气体具有腐蚀性时,应采用耐酸碱的防腐蚀性滤料;含尘气体易燃易爆时,应采用防静电滤料。

14.3.8 袋式除尘器的选用宜采用性能较好的脉冲喷吹清灰的袋式除尘器、脉冲滤筒除尘器,过滤风速为0.8 m/min---l.5 m/min。 14.4 卸灰与排灰

14.4.1 除尘器的各类卸灰阀应密闭良好,防止漏风。

14.4.2 从除尘器卸下的干灰应及时搬运、处置,宜采取密闭运输、润湿、粒化、成型等措施。干灰应妥善处置。

14.4.3 大型袋式除尘器卸灰宜采用负压气力输送或用刮板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将灰输送至储灰仓,并与除尘器下的卸灰阀联锁控制。

14.4.4 储灰仓下应设卸灰阀、加湿机以防止卸灰时二次扬尘。储仓上设置无灰斗小型袋式除尘器。 14.5 系统的维护

14.5.1 通风除尘系统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排放粉尘浓度、风量、风压和电机的输入功率,检查是否符合原设计的要求,如不符合,应检修、调整。

14.5.2 通风机应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运转应平稳,壳体无破损,叶轮完好,机内不积尘、积水,电机工作正常。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14.5.3 除尘器灰斗内粉尘堆积高度不应超过灰斗高度的2/3。

14.5.4 除尘器压缩空气清灰系统的储气罐、油水分离器应每天放水一次。 14.5.5 除尘器的外壳不应破损。

14.5.6 根据管道的积尘情况每年应清理1一3次。

14.5.7 通风除尘管道的强度和严密性应符合GB 50243的规定。 14.5.8 排风罩不得任意拆除或丢弃,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 14.5.9 当排风罩达不到防尘要求,应检查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14.5.10 为防止撞坏排风罩,必要时可增设保护围挡。

15 防尘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15.1 管理

15.1.1 通风除尘设备应与工艺设备同等管理和考核,并纳入安全生产统一管理。

15.1.2 应根据通风除尘系统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管照及专业维修组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制度。

15.1.3 应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包括防尘工作责任制、值班人员守则、操作规程、运行记录、故障报告、计划预修、建立通风除尘系统技术档案及防尘工作奖惩制度等。各项防尘工作均应有专人管理并认真贯彻执行。

15.1.4 实行防尘设备各级岗位人员负责制,生产设备的通风除尘系统应指定人员负责运行操作。

15.1.5 应建立场地区域清扫制度,由各生产岗位人员或专人分设备、分地段负责。 15.1.6 应建立接触粉尘工作人员的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15.2 检测与监督

15.2.1 应配备必要的粉尘测试仪器及相应的测试人员。

15.2.2 每半年至少测定一次各工作地区粉尘含敏以及各通风除尘系统的风址、风压、除尘效率、粉尘排放量等,并记入技术档案。发现不符合卫生标准或排放标准时,应检查原因,采取措施解决。

15.2.3 通风除尘系统应和生产设备同时投入运行。 15.2.4 除尘系统的自动检测探头应定期维护和校准。

15.2.5 应有专人监督检查通风除尘设备的运行操作、计划预修及备品备件的准备,发现问题应按责任制解决。 15.3 培训与上岗

15.3.1 应对接触粉尘的各类人员定期进行防尘、除尘安全生产教育和考核。

15.3.2 通风除尘设备的操作、维修、检测、监督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在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铸造工艺设备排风量 表A.1 铸造工艺设备排风量

序号 工艺设型号及规格 备名称 排风罩类型 排风量(L)(m/h) 3说明

搜索更多关于: 铸造防尘技术规程 GB8959-2007 的文档
铸造防尘技术规程 GB8959-200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dr927i88n9acj39pw9u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