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5课古诗词三首的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8:01: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0)学生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齐读课文。 3.学习《舟过安仁》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得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着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篙和浆,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6)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7)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8)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生动。 (9)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自己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下来。

(10)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以及诗人对两个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11)有感情地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四.对比朗读,陶冶情趣

师:比较两首古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 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六、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mù tóng suō yī bāo lián peng ( ) (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笛弄晚风三四声( )不脱蓑衣卧月明( ) ...怪生无雨都张伞( )最喜小儿亡赖 ( ) ....3.读一读、填一填。

( )六七里,( )三四声。 怪生无雨( ),不是遮头( )。 大儿( )溪东,中儿( )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2.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

3.读题,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

品。

二、初读课文,纠正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边读边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课文,解意悟情

1.学生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这首词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聊天。村居图

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亡赖:“亡”在这里念wú,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的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躺在

搜索更多关于: 5课古诗词三首的教案 的文档
5课古诗词三首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drs294yky4bpta10m1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