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材料一:哥本哈根会议被世人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低碳生活”已成为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能量、低消费、低开支的“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据统计,夏季空调调高2度,每年可减排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每少用一个塑料袋,可减排0.1克的二氧化碳。
材料二:某校九年级(2)班举行了以“低碳生活,离我们有多远”为主题的班会课,同学们畅所欲言,争论不休。第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人人都做“减碳志愿者”,人们的生活就会更健康、更和谐;第二种观点认为,实现“低碳生活”,是国家的大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很遥远。
⑴材料一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中的哪些观点?(2分)
⑵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并能列举2-3例说明。(3分)
六、综合探究题(14分,其中综合评价1分。要求紧密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31.广州亚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惯的外国朋友走进广东,走进我们的生活。为了迎接广州亚运会的召开,某班开展了以“亚运,从身边生活做起”为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同学们围绕漫画《久而不闻其臭》中所反映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你从漫画中看到什么?请把你看到的问题具体写出来。(4分)
⑵你认为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3分)
⑶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有哪些有效的建议?(6分)
5
2010年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思 想 品 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D 12 B 22 ACD 2 B 13 C 3 C 14 A 23 AD 4 D 15 C 5 C 16 B 24 ABCD 6 B 17 C 25 ABD 7 A 18 D 8 B 19 C 26 BD 9 A 20 B 10 D 21 A 27 ABCD 11 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简答题(6分) 28.答:(1)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2分)
(2)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发现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行要说服和抵制,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4分) 评分细则与要求:
(1) 如能回答“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均可赋2分。其他只要符合题意也可赋分。
(2) 回答出“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体现三个尊重,宣传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成就,与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中的任四点,均可赋4分,其他只要符合题意也可赋分。
四、辨析题(8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29.答:小浩同学的上述言行是不正确的。(1分)
(1)要增强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维护课室卫生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发 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自觉维护课室卫生是我们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2分)
(2)要尊重和理解老师,学会和老师沟通,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小浩应积极地捡起纸 屑后,再等下课后主动与老师沟通,主动向老师认错。(3分)
(3)要养成平和友善、遇事冷静的心态,要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 (2分)
评分细则与要求:
(1)判断小浩的言行是不正确的可赋1分,回答片面的或正确的均不能赋分。 (2)第一点:回答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集体观念”、“主动捡起垃圾” 中的两点,均可赋2分。答出一点可赋1分。其他只要符合题意也可赋分。
(3)第二点:回答出尊重和理解老师,主动和老师沟通,服从老师安排,主动向老 师认错中的三点,均可赋3分。每答对一点可赋1分。其他只要符合题意也可赋分。 (4)第三点:回答出“平和友善”、“换位思考”、“自我控制”、“良好行为习惯”、
“提高是非善恶观”中的二点,均可赋2分。答出一点即可赋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其他只要符合题意也可赋分。
五、分析说明题(12分,其中综合评价1分。要求紧扣题意,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0.答:(1)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分)
(2)①我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低碳生活能减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和节约人
6
类的有限资源,保护环境,使我们能呼吸更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净化,有利于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做“减碳志愿者”,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尽自己的一份责任。(3分) ②我不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低碳生活与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低碳生活有利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青少年是未来生活的主人,更应该积极倡导和参与低碳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时尚和习惯。(3分)
(3) 低碳生活应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开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生活做起,并能积极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宣传低碳生活的方式和意义。(1分)如,①不过分讲究衣着打扮,少买衣服;②节约粮食,不铺张浪费粮食;③随手关灯,节约用电;④出行时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⑤环保购物,不使用塑料袋;绿色消费,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2分) 综合评价1分,要求见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与要求:
(1) 第一问:学生能回答“环保”、“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的二点,均可赋2分。答出一点可赋1分。
(2) 第二问:①同意第一种观点,并能围绕为什么人人应该做“减碳志愿者”作答,且言之有理的,可赋3分。②不同意第二种观点,并能围绕“低碳生活方式”中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且言之有理的,可赋3分。
(3)第三问:能回答出“树立低碳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宣传低碳生活方式”中的任一点,可赋1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绿色出行等”行为中的二种,均可赋2分,答出一种赋1分。
六、综合探究题(14分,其中综合评价1分。要求紧密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31.答:(1)镜头一:在公交站点及其周围到处是污水的垃圾,并散发出臭味。 镜头二:叔叔、阿姨对周围环境麻木不仁。叔叔还边吃食物,边抛垃圾。 镜头三:路人的伞上有高空抛物,脚下有防污水的工具。(本问共4分)
(2)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公众环保和卫生 意识差;?某些公民文明习惯没有养成,环保意识淡薄。(3分)
(3)要解决上述问题要加强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国家 有关部门要加强普法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每个公民要增强守法意识,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贴广告、不乱穿乱行,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安全和卫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二是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道德舆论氛围,提高公民素质。?每个公民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养成文明的习惯,要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等文明规定。此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团体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监管力度。(6分)
综合评价1分,要求见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与要求:
(1)第一问:能答出“在公交站点及其周围到处是污水、垃圾,并散发出臭味”、“叔叔阿姨对周围环境麻木不仁。叔叔还边吃食物,边抛垃圾”、“路人的伞上有高空抛物,脚下有防污水工具”中的任一镜头,可赋2分,二个镜头可赋4分。答出三个以上的镜头,加创意分1分。如果整个答案都是对看到的现象的评价,如“不文明现象、公民道德素质不高、不和谐因素”等,只可赋2分。
(2)第二问:能从国家、政府部门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公民的角度回答问题的,每个角
7
度可赋1分。
(3)第三问:能从“法制和道德”两个方面回答的,言之有理,均可赋3分。如果从其中一个方面回答,可酌情赋分。 主观题评分总体要求:
一、上述主观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探究性、活动性和综合性,没有固定的答案,要鼓励学生围绕题意和要求敢说话,会说话,说真话,培养学学会僧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这是一标多本和新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
二、上述主观题目答案具有多元化,在书面表达的顺序和逻辑上,不能拘泥于上述答案,能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有创意、能结合个人和社会实际、有与教材不同、并能紧扣题目要求新的正确观点,可酌情加分,但加分不能超过该题总分。
三、综合评价分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条理清楚,无错别字等均可赋1分。
对评卷教师要求:上述主观题评分要求,评卷老师要深入研究题目立意,研究题目思路,研究答案,仔细阅读评分说明和细则,按照要求准备理解和把握答案要点,不能随意变更答案、调整评分说明和细则内容。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