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孙先平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不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改变了学习方式,而且乐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
一、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关键,是把传统教学中学
生对知识的单向学习转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上
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把教材内容
创造性地组织成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材料(即备好学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明确目标,发现问题,引发其探究。因为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入手,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成为课堂主要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适合他们探究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通过学案实际性交流展示,并在交流中不断加以修正,明确正确的学习方法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知识、技能、与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必须尽可能通过合作和交流,感受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既巩固课内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这样教学,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充分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探究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教师设计学案检测,更应该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学案检测,不仅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练习中,要让学生把课堂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中自己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环境,努力使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