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实验十五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4 13:16: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实验十五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在图15-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的频率 f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而变。 取电阻R上的电压uo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i的幅值维持不变时, 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O之值,然后以f为横坐标,以UO/Ui为纵坐标(因Ui不变,故也可直接以UO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 如图15-2所示。 LC iR

图 15-1

U0U0maxuuoU0max2 图 15-2 f 2 ff1Ff 0F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此时XL

2. 在f=f0=

12?LC=Xc,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

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 Ui=UR=UO,UL=Uc=QUi,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Q=

ULUC?测定,UC与UL分别为谐振时电容器C和电感线圈L上UoUofO求出

f2?f1的电压;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f2-f1,再根据Q=

Q值。式中f0为谐振频率,f2和f1是失谐时, 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1/2 (=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点。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三、实验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2 3 4 5 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 交流毫伏表 双踪示波器 频率计 谐振电路实验电路板 0~600V R=200Ω,1KΩ C=0.01μF,0.1μF, L=约30mH 1 1 1 1 DG03 D83 自备 DG03 DG07 四、实验内容 1、按图15-3组成监视、测量电路。先选用C1、R1。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 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i=4VP-P,并保持不变。

C N2N1+ LRuO uii

N1或N2

图 15-3 2. 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在R(200Ω)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C与UL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

3. 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500Hz或1KHz,依次各取8 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O,UL,UC之值,记入数据表格。 f(KHz ) UO(V) UL(V) UC(V) Ui=4VP-P, C=0.01μF, R=510Ω, fo= , f2-f1= , Q= 4. 将电阻改为R2,重复步骤2,3的测量过程 f(KHz) UO(V) UL(V) UC(V) Ui=4VP-P, C=0.01μF, R=1KΩ, fo= , f2-f1= ,Q= 5.选C2,重复2~4。(自制表格)。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测试频率点的选择应在靠近谐振频率附近多取几点。 在变换频率测试前,应调整信号输出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幅度),使其维持在3V。

2. 测量Uc和UL数值前,应将毫伏表的量限改大, 而且在测量UL与UC时毫伏表的“+”端应接C与L的公共点,其接地端应分别触及L和C的近地端N2和N1。

3. 实验中,信号源的外壳应与毫伏表的外壳绝缘(不共地)。如能用浮地式交流毫伏表测量,则效果更佳。 六、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2.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 3. 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4.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 如果信号源给出3V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 5. 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6. 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L与UC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值时三条幅频特性曲线,即:

UO=f(f),UL=f(f),UC=f(f)

2. 计算出通频带与Q值,说明不同R 值时对电路通频带与品质因数的影响。 3. 对两种不同的测Q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4. 谐振时,比较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是否相等?试分析原因。 5. 通过本次实验,总结、归纳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6. 心得体会及其他。

搜索更多关于: 实验十五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的文档
实验十五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duw92d8419da6a52gje3fmdy9ulfu00gk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