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教学设计
金玉兰小学501班 张雅莉
《落花生》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优秀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许地山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课文讲述了一家人在收获节的晚上,一边品尝花生一边谈论花生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人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所以他以“落花生” 取笔名为落华生,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他一辈子就像花生一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为了抗日战争奔波劳累而死。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文章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语言朴实,内涵深刻,全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根据这一特点,我就把教学的重点它定在爸爸所说的两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的一段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使学生懂得了人不能只做一个外表美的人,而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另外的一个重点就是训练学生分清主次,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力争体现下面的原则:
1、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讲课中我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比如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思考,个人发言,努力让不同的学生有共同的进步。
2、注重读书,学语文离不开读书,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许多种读书的形式,有指名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
3、注重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难句,谈出自己的理解,通过这一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具有花生品格的人有哪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白板、展示台。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猜谜语:
青青藤藤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 不开花 (打一植物)
齐读课题:看到课题后有什么疑问:(为何叫落花生?)
老师今天来讲一下,花生开花以后,它的脂肪柄就直接落入土中,然后在地下结果,所以我们把花生也称作“落花生”。那么你们爱吃花生吗? 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难懂的地方反复读。 2.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师: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一件我们在后园空地种的花生收获了,在收获节的晚上我们一边吃花生一边谈论花生的好处,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谁来读读种花生,收花生的有关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都没想到就收获了,说明花生的生命力很强。 居然花生收获了,母亲就提议过收一个获节, 我们是怎样过收获节的?(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都谁来参加收获节了?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许地山的父亲在县城里做官,平时的公务特别繁忙,所以他能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很难得,父亲这次到来,仅仅是跟孩子们谈吃花生吗?
父亲这次到来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对许地山来讲是实在很难得,请看父亲说的话,你读懂了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朴实无华,有使用价值。
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花生的可贵之处:朴实,有实用价值,藏而不露, 父亲就想谈花生的特点吗?父亲的用意是什么?
想教育孩子做人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想告诉孩子做人的一个道理。 父亲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要像花生哪样?”
生: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的品格。 师:还要像花生哪样?
生:还要像花生那样不是光外表好看,而心灵不美,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还要像花生那样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师:它虽然不好看,它怎么不好看?
花生和桃子,苹果比它特别小,而且长在地里,拿出来特别脏,浑身是土,它矮矮地长在地上,所以说它不好看。 四、精读课文
同学们说一说吧:我们做桃子、石榴、苹果岂不更好吗?为什么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呢?因为花生更注重的是内在的美,所以我们要将外在美和内在美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比较的话,我们最应该注重还是我们内在的美。因为外表的美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不美了,而内在的美却永远伴随着我们,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我们也读懂了,所以我们就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印”字你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了记得很牢固,父亲的话对作者许地山深受启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之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长大以后他成为一名作家,他取笔名为落华生,一辈子就像花生一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为了抗日战争奔波劳累而死。 板书设计: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朴实无华、实用价值
五、拓展:具有花生品格的人有哪些? 老师正像花生一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着,清洁工为美化我们的城市做贡献,她的外表不好看,但没有她们就没有我们整洁的环境、医生救死扶伤。
这些话作者懂了,你们明白了吗?无论我们是花生还是桃子、苹果、石榴都要对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什么叫借物喻人?借花生比喻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父亲是借花生来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许地山(落华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的收获很大,有很大启示,其实在人生当中,无论我们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还是成为花生那样的人归根结底我们都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六、作业:
1、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2、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