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哪一德育原则?(6分)
(2) 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2分)
31、材料:下面是有关中学生的几个生活情境:
情境1:一天放学后,高一学生张欣因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时间比平时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当张欣一推开家门时,着急的妈妈便过去说了她几句,话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是嘱咐女儿不要回来太晚了。但是,张欣顿时暴跳如雷,“你不相信我!”她叫到,“你们总是告诉我该做什么,你们根本就不相信我!”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
情境2: 初二学生王芳非常喜欢好朋友丽丽,在她眼里,丽丽简直就是个完美的人,她不容同学说丽丽的坏话。可是有一天,当王芳听说好朋友丽丽把自己告诉她的秘密告诉了别人,便匆匆找到了丽丽,对着她大声呵斥,指责她是一个骗子,再也不信任她了。
情境3: 初三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岳勇取得了他上初三以来最好的成绩,他非常高兴,兴奋不已,真想大声欢呼。但当他得知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同学都考得不好时,他控制了自己内心的激动,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1)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9分)
(2)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9分)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11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培根 2、A.《学记》 3、D.相对独立性 4、D.学校教育 5、B.简捷性
6、B.生产力发展水平
7、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8、A.陶冶法 9、C.非指导性教学 10、A.学科课程 11、D.课程设计 12、B.系统层面 13、C.联觉 14、C.场独立型 15、D.正迁移 16、A.刺激分化 17、B.附属内驱力 18、D.认知 19、B.厌恶干预法
12
20、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21、C.关注情境阶段 二、辨析题
22、此题说法正确。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其中相对独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23、此题说法正确。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途径。 24、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25、此题说法错误。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并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影响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进度。但是
13
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故上述说法不正确。
三、简答题
26、(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学内容的,所以在内容上一定要准确无误。同时各学科教材还必须体现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学中,力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2)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教材体现为传授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所以编写教材时既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顺序,还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教材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易懂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材内容的叙述要简明、准确、生动,标题、结论要醒目,字体大小、用词要适当。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读懂教材。
(4)理论与实践统一。教材既要有理论,又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教材要结合实际材料来论证理论。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既学会了理论,又能较好地应用理论。
(5)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搜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4
(6)教材应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倾向。
27、(1)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
(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
(5)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28、(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习动机的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功能。
29、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如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