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 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C.山地苔原带
B.高山草甸带 D.高山冰雪带
[解析] 据图可知,该山海拔较低,因此不会出现苔原带和冰雪带,据材料知老秃顶子北坡高海拔处草本层物种最丰富,因此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B正确。
[答案] B
10.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米以上,其植物种类明显多于海拔较低地区的原因是( )
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据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可知,高山草甸带以下依次为灌木、乔木,1167米以上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因此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故选D。
[答案] D
(2018·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左图)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分布变化(下图)。回答11~12题。
11.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压 C.水分
B.气温 D.光照
[解析] 森林耗水量大,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水分条件适宜,森林便可生长,C对。 气压、气温、光照不是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A、B、D错。
[答案] C
12.关于该地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比北坡热量条件好 B.西坡高于东坡——西坡为背风坡,比东坡热量条件好 C.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 D.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
[解析] 该山区林树下线海拔南坡高于北坡,因为北坡为阴坡,比南坡水分条件好,所以分布海拔低,A错误。西坡低于东坡,B错误。东南坡高于西北坡,因为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C正确。2009年,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说明西南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差,D错误。
[答案] C 二、综合题
13.(2018·高三TOP20十二月Ⅱ卷)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横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1)说明5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的原因。 (2)从水热条件分析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3)判断野牛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依据。
[解析] (1)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海拔较高,5月份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植被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高寒草甸生物量在不同海拔较为接近。(2)由于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降水增加,所以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化呈单峰型。(3)由图可知7月份高寒草甸生长最为旺盛,所以此时水热条件最佳。
[答案] (1)野牛沟流域纬度和海拔较高,5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
(2)变化规律:生物量随海拔先增加后减少(随海拔呈单峰变化模式)。原因:在野牛沟流域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海拔为3180米的区域降水条件较差,在海拔3400米的区域气温条件较差;3300米海拔区域水热综合条件最好,生物量达到峰值。
(3)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依据:7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水热条件较好。
14.(2018·山东省烟台市高三4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
(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红石滩”考查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准确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读图“红石滩”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可得出其形成需要较低的气温,且有大量原石,藻类植物的生长需要潮湿的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热条件以及组合状况是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 (1)由材料中“红石滩”景观主要分布在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可以得出其形成的条件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橘色藻附着于表面干净的原生岩石上,丰富的矿物为藻类生长提供养分。(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南方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可满足橘色藻及红石滩形成的条件。(3)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条件主要是水热以及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4)读图可知,郁闭植被分布区位于流石滩下方,海拔4000米左右。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将上方流石移至郁闭植被分布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等。
[答案] (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
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