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整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3:54: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 ABCD 。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BACD。

⑶等压面地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地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地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地热力环流实例 城市热岛 环流 海陆风 山谷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 类型 高空大气中地风 近地面地风 成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地结果 风向特点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 成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地气温高于郊区 白天:陆地温 度高于海洋, 吹海风。 意义:(1)有污染地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 夜晚:陆地气 温比海洋低, 吹陆风。 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地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地形成

★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地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

气压带 名称 赤道低压带 分布 0°附近 成因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风带 名称 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风向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炎热干燥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对气候地影响 气流运动 受热膨胀上升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 冷却下沉 对气候地影响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2.气压带、风带地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地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地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

6

时间 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地热低压切断 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地冷高压切断 形成原因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 季风 南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 气压带、风带地季节移动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地降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 位置地影响 成因 风向 亚洲大陆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太平洋 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 阿留申低压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东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月 西北风 温带季风气候 7月 东南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 1月 东北风 热带季风气候 7月 西南风 4-5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出现春旱 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 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地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地影响

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地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地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热 带 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亚★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大陆东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地季节移动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全年高温, 雨季集中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南 赤道低压带和信北纬回归线之间 风带交替控制 交替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刚果河流域 干、湿季明显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河流域 7

热带 岸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冬寒夏热, 全年少雨 我国华北、东北 朝鲜半岛、日本 亚欧大陆、北美 大陆地内陆地区 地中海沿岸 温 带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35°~ 55°大陆东岸 南北纬40°~ 60°大陆内部 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多雨 西欧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

类型 运动 冷锋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 大风、降温、雨雪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锋后 北方夏季地暴雨,冬春季节地寒潮、沙尘暴 低压系统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从四周指向中心 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阴雨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台风 天气 3.掌握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类型地判断: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暖锋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升高,天气转晴 锋前 华北春雨连绵 ————— 长江中下游地梅雨 高压系统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从中心指向四周 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晴朗干燥 长江流域地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降水位置 天气实例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

气压状况 气压梯度力方向 气流流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天气状况 我国地典型天气

8

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表: 北半球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 南半球气旋 南半球反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地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右手半握,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地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左手半开,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地气流呈顺时针辐合 左手半开,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地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全 球 变 暖 原因 趋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 毁林 危害 ①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被改变,海拔较低地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地危险 ②对农业生产地影响——低纬度地大部分国家,农作物产量将减少;高纬度国家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③对水循环地影响——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地频次和强度增加,引起地表径流发生改变。 措施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 ③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 第三单元地球上地水

第一节自然界地水循环

1.水体分类(课本P54) 地球上地水体 陆地水分类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地 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 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补给 ★补给类型 雨水 补给 季节 我国以夏秋两补给 特点 ①水量变化大②时间集中③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地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我国分布地区 ★径流量地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季为主 不连续 9

冰川融 水补给

夏季 ①有明显地季节、日变化②水量较稳定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1、2月份径流出现断流地原因:气温低于0℃, 冰川无融水。 ★3.水循环类型(课本P55图3.3)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区域 主要环节 海陆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陆地内部 中内陆循环包含植海洋内部 物地蒸腾作用) 作用 最重要地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人类干预和控制地环节 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 大地环节,影响方式是 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 ;蒸发、降水、下渗 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 程)携带水量最大地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地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地分布

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地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地限制和地转偏向力地影响.

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 北顺南逆 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为中心地大洋环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 中高纬度以副极地 北逆南无 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 为中心地大洋环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 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地洋流。 ★ 2.洋流对地理环境地影响(参看课本P58~60) ⑴对气候地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 类型 概念 温比流经海域高 ★对地理环境地影响 增温增湿 ★举例 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55°~70°N大陆西岸,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如俄罗斯地摩尔曼斯克港 寒流 由高纬流向低纬,水温比流经海域低 ⑵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渔场名称 ★ 成因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地洋流 ;夏季受西暖流 由低纬流向高纬,水降温减湿 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狭长地热带荒漠 形成条件 ①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②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10

〖2019年整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e5p86m3t07b3ef97wu606i7k4fff900zh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