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药国际化入世十年回顾及前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6:07: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药国际化入世十年回顾及前瞻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仍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为主,出口额占比均在80%左右;而中成药产品占比则相对较小。以2011年数据为例,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仍为提取物,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占比达48.5%;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7.7亿美元,占比33%,位居第二;中成药出口额为2.3亿美元,占比仅为9.9%。

中药国际化步履稳健

全球化的开放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01~2011年间,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增长稳定,进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6.4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30.5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速明显快于进口,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4.6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7.5%;而进口额从1.8亿美元增长到7.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4.8%。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仍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为主,出口额占比均在80%左右;而中成药产品占比则相对较小。以2011年数据为例,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仍为提取物,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占比达48.5%;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7.7亿美元,占比33%,位居第二;中成药出口额为2.3亿美元,占比仅为9.9%。

从2001~2011年数据来看,提取物出口增长明显,年均增长率达19.5%,高于中药产品的平均增长速度,这主要与欧美日等地区保健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而中成药占比则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其占比已从2001年的19.7%下降至2011年的9.9%,其增速远低于中药产品的平均增速,而近年来欧盟、日本等地区对中药制剂产品监管的日趋严厉,进一步制约了我国中成药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从出口地区来看,亚洲、欧洲、北美洲为我国中药产品主要出口地区,其出口额占比共计可达90%以上。日本、中国香港、欧盟、美国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其出口额合计占我国中药出口总额的60%以上。其中,欧盟和美国市场的增长较为稳定,而中国香港地区的中药出口占比则呈现持续下滑,已从2001年的24%下降至14%,提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产品直接销往目标市场,而不再单纯依赖于香港的转口贸易。

在2011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市场排名前20位中,亚洲市场就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这与亚洲地区对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分不开的。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以来,东盟市场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关税的大幅降低也会进一步激发东盟市场的增长潜力。此外,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地区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ECFA协定的进一步完善,也使得我国大陆的中医药产品可以惠及更多同胞。在东北亚地区,随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和东北亚贸易一体化进程的深入,预期会对我国中医药区域贸易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此外,国内企业在传统中医药文化国际推广和传播方面的工作已开始显露成效,包括非洲在内的新市场开始接纳和使用中药。据统计,我国中药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从2001年的134个增加至2011年的165个,出口的品种类别也更为多样化。

国际竞争力待提升

入世后的10年间,无论从产品出口规模,还是产品出口范围来讲,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升,截至目前,中医药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包括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新加坡等在内的多个国家还以立法形式承认了中医地位。然而,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业界的注意。

从宏观的市场角度来看,我国中药进出口增长虽然明显,但是与化学药、医疗器械等其他医药子行业相比,增速却显得慢了一些。据统计,2011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突破20亿元,相较于2001年出口额增长了近5倍。但是,中药在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却从2001年的8%持续下滑至2011年的5%,其增速低于我国医药保健品的平均增长速度。这与国内中药产业的发展相比,相差甚远。据报道,2011年我国中药行业(含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实现销售收入4232亿元,占医药全行业收入的29%,且中成药的毛利率和税前利润率均高于同期医药行业整体水平。

另外,通过“可比净出口指数(NTB)”(指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

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生产率优劣势程度)发现,中药行业的NTB值已从2001年的0.441增长至2011年的0.531,提示中药出口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倡导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的今天,依赖原料输出换取的贸易顺差,对行业发展来讲已不是长久之计,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制剂产品出口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微观的企业构成来看,参与中药出口贸易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已从2001年的1830家增长至2011年的2960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近20倍)和市场占比逐年上升,国有企业数量(-73.7%)及占比持续下滑,而三资企业数量仅有小幅增长(+7.2%),但增幅明显。

结合2011年市场份额进行分析后发现,数量占比76.2%的民营企业,其市场份额为51.6%;数量占比11.4%的国有企业,其市场份额仅为19.4%;而占比12.1%的三资企业(包括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三种类型),市场份额却高达28.9%。不难看出,民营资本占据了绝对主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数量占比7.5%的外商独资企业,其市场份额却高达15.6%。

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我国中药企业实力也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已从2001年的3家增长至2011年的30多家。以出口额为标准,对我国中药产业CR4(排序前四位企业的出口额占我国中药出口总额的比例)和CR8(排序

搜索更多关于: 中药国际化入世十年回顾及前瞻 的文档
中药国际化入世十年回顾及前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edzq6vd4n9emep57bk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