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2、下列与燃烧有关的成语故事中,其结果可以让燃烧很快熄灭的是( )
A.火上浇油 B.釜底抽薪 C.抱薪救火 D. 引风吹火 3、若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则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4、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
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
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
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尽快脱离火灾区
D.所处位置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7、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安全措施得当的是( )
A.到小煤窑用挖煤用火把照明。 B.点燃木条检查液化气是否泄漏 C.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D.掏空沼气池进行灯火实验
8、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
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同时
9、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
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10、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下列对该
化合物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只含有C,O两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1、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1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13、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
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4、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
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15、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 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 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 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6、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 “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 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 D. “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17、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 源的循环体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 2H2↑+O2↑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 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18、将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约为 70%的酒精 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湿透的手
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下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 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 ,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19、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
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20、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并且石灰
水变浑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该气体一定为CO ②该气体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③该气体一定具有还原性 ④该气体一定含碳元素 ⑤该气体可能为混合物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1、合理利用能源,防止环境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室内光线明亮时不要开灯,且尽量使用节能灯
B.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能节省石油资源并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燃气热水器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污染
D.随着人类发展对电能的需求加大,我们将再建许多用煤作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22、科学家研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产生氢气的技术,化学方程式可
表示为:2H2O=====2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激光
A.TiO2在反应中质量会减少 B.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C.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D.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TiO2
23、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 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
24、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间
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2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
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
A、CH4O B、 CH2O2 C、 C2H6O D、 C2H4O2 26、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改进后实验 测燃烧条件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检验气密性 CO还原氧化铜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定氧气含量 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目的 现象更明显 27、以下措施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 )
①少用煤炭做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升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利用太阳能开发氢能源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8、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是CH4 + 2O2
C3H8 + 5O2
CO2 + 2H2O;
3CO2 + 4H2O 。现有一套用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
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
A 减小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进入量 B 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液化气进入量 D 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29、下列气体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CO和H2 B.H2和空气 C.H2和N2 D.CH4和CO 30、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