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务员联考《行测》模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共计40道)
1、我们身在人海,不说不行,说出口的话不知是哄了某人,还是得罪了某人。没关系,大胆的写,大胆的说,不管是对方曲解了你,还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论如何我们用语言表述了个人的见解。是否自己准确的理解了对方,还是是否对方准确的理解了自己,没有一个度的衡量,只有彼此胸怀的容量。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
A.:要大胆的表达你的见解或者理解,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 B.:是否需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意思,在于听着是否心有灵犀
C.: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只要我们彼此拥有有容乃大的胸怀
D.:突破自我,持续批评与自我批评,持续吸收知识,开阔眼界就能成就自我的一种胸怀
2、以前有报道说:学生数学水平差,主要因素是语言理解水平发展不足。公式、公理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题目让你解答的是什么。哲学家培根说过: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更为重要的是,忽视数学的人不能理解自己这个疏忽,最终将导致无法寻求任何补救的措施。
这段话作者的主旨表达了什么样的看法( )。 A.: 理应重视对数学(语言)理解水平的培养 B.: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学科
C.: 数学语言理解水平是学好其他科学的基础
D.: 数学学不好,数学言语理解水平差是其主要原因
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充足的引导和约束,这种“雪亮”有可能变成一种偏执,一种没有方向的自负。而建立在“多数人”压过“少数人”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进片面和偏狭的陷阱中。“上级”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个人”,“公众”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群人”,只有在“顶天”的压力和“立地”的责任互相补充下才能真正起到充足的监督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才可能在博弈中避免“一个人”的片面和“一群人”的片面。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质疑群众评议的合理性 B.群众的意志要得到合理的引导和约束 C.如何对官员实行有效的监督 D.怎样在群众和上级间达到平衡 4、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和新农村作为农村人口蓄水池的作用无可替代。努力推动县域内农村人口向建制镇和乡镇集中,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蓄水池的作用”指:
A.推动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B. 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C.逐步集纳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 D.逐步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5、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一份题为《粮食前景》的报道指出,主要粮食生产国的粮食减产,而粮食需求却大幅增加,致使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上扬,这个基于供求关系的分析无疑是对的。
根据上述这段话能够推断出你认为不准确的选项是( ) A. 国际粮食组织认为粮食涨价是因为供小于求而导至的。 B.作者基本赞同国际粮食组织的看法
C.对于粮食涨价的国家来说,这个问题是老百姓不愿意看到的 D.这个现象不是绝对不良的。
6、唐末诗人罗隐曾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总体上看是对蜜蜂的赞美,但在具体寓意上却人云亦云。
您认为下列选项不准确的说法是( )
A.:诗人似有所悟,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
B.:此讥有人横行乡里,聚敛无厌,而百姓不能自保。唐末社会动乱兴灭无常,故诗人有所感讽。
C.:通过对蜜蜂的赞美与同情,为封建社会里无数终年辛苦难得温饱的劳动人民鸣不平
D.:诗人将蜜蜂喻指劳动人民,同时也暗语了劳苦大众在那个时代下生活的迷茫
7、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象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 A.:懒惰会让人放松警惕。
B.:要擅于理解自己的短处和长处,千万不可东施效颦。 C.:要想什么也不干,只有坐得更高。
D.:做人理应脚踏实地。切忌不可做理想主义者。
8、这真是一个讽刺,一方面,文艺发展的规律要求艺术家自由的生活,甚或包括精神家园的迁徙,但另一方面,当下的民间艺术家们
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被包养的梦想。当延续几千年的传唱艺术塞入一个个小街组成的小盒子,对出现街头艺人新的宏篇巨制的期待,我们还是趁早忘了吧 这段话意在说明( )
A.:文艺发展的规律与民间艺术发展的矛盾不可避免 B.:民间艺人生存方式与民间艺术发展的矛盾不可避免 C.:被“包养”了的民间艺术无法产生新的宏篇巨著。 D.:被“包养”了的民间艺人精神家园终将迁徙。
9、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花板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把他笔下的人物描绘得如此雄壮、有力。在意大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魁伟强劲、丰满秀美的人体艺术作品时,就会深深地感到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使我们对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的渊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段文字是在谈文艺复兴运动与( )。 A.意大利 B.现代体育 C.人体艺术 D.米开朗基罗
10、每个人睡觉时都要做梦,人在做梦时的睡眠叫有梦睡眠。有梦睡眠时,控制四肢和躯体的神经传导被阻断,除了脚和手指有知觉外,身体其他部分均处于麻木状态。心跳和呼吸的次数与清醒时差不多,但变得不那么均匀,体温调节机制受阻,打寒颤和出汗都很难。 根据本文,理解准确的是( )。
A.: 人在做梦时,呼吸和清醒时不完全一样 B.: 人在做梦时,心跳和清醒时是相同的 C.: 人在做梦时,常常出汗
D.: 人在做梦时,全身处于麻木状态
11、在现代社会中,当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忽略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如果没有对于人类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欣赏水平并从这种欣赏中获得满足,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真正的生活,只不过是生存而已。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教育( )。 A.能够使人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水平 B.能够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C.主要传授相关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D.并不注重某些具体的目的
12、乡镇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需要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切实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实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 作者认为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应该是: A.招商引资 B.政策服务 C.催种催收 D.生产经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大堤上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张乡长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他对劝他回去的群众说:“我没有任何理由对我患难与共30年的父老乡亲撒手不管。”
B.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大学将继续扩招,我省录取的比例有望达到二比一。
C.一名下岗女工为迎奥运,准备自费做2008双精美的工艺布鞋献给北京奥运会,虽然家徒四壁,她仍然拒绝了10万美金的诱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