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9:30: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标要求

名著导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

课型 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2.阅读前三十回,初步感受《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

3.指导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 :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的一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学情分析:

通过九上《范进中举》的学习,学生对《儒林外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学生对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不大,缺少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1.掌握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具 准备: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儒林外史》书籍

教学方法 :讲解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师生互动预设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图片导入

这幅图同学们熟悉吗?在哪见过?知道这个匾额说的是谁吗?你还

知道哪些“儒林”故事?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了两部古典小说巅峰巨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当代诗人臧克家曾赞:“一部外史说儒林,从

此全椒属敬梓。” 《儒林外史》成就了全椒“千年儒乡”的美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去认识“儒林”众人,体会吴敬梓的情怀。

2.走近作者

作为全椒人,你们了解吴敬梓吗?

(请学生介绍吴敬梓,教师作适当补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二、内容梗概

1.书名探究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2.全书结构

《儒林外史》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让我们先看看它的结构: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作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

图;第五十六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 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

二、 走进“儒林”

吴敬梓笔下的儒林众人各有特点,现在“第四中学九(2)班儒林外史研究会”决定开展一次“儒林之最”评选活动,请同学们合作完成。

1.讲述儒林故事

刚刚我带领同学们通过目录了解了全书的结构,同学们最想了解谁的故事呢,从前三十回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走进他的生活,说说他的故事。

学生依据回目标题速读,叙述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语言要简洁明了。

2.品味儒林众相

学生细读故事,划出故事中最好笑的地方,说说好笑在哪里?

片段赏析,欣赏讽刺笔法:夸张、对比、冷峻的白描、传神的细节等 板书:讽刺笔法 3.颁发儒林之最

要求:(1)候选人范围仅限于“儒林”人 (2)当选理由50字左右 当选理由示例:最热衷功名的人-----范进 “家中一贫如洗,不顾老母、妻子死活,念念不忘科举;耗尽毕生精力,一朝高中,竟喜极而疯,出尽丑相。”

四、思想意义

1.主旨探究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而讽刺小说是以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所谓“嬉笑怒骂,顿成佳作。真善美丑,深入人心。

探究吴敬梓通过《儒林外史》,到底想表达什么 ?

2.现实意义

清末《儒林外史》评点家天目山樵“好做茶寮,人或疑之。曰:‘吾温《儒林外史》也。’”

这部书里的那些人物,老是使我怀念着,记挂着。他们于我太亲切了。只要一记起他们,就不免联想到我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联想到我自己的一些熟人……

------张天翼

五、读法归纳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eizk9hbuv207lq1bbd16zh7s4eqk601d4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