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登高》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6 5:45: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杜甫《登高》教案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诗《登高》,在学新诗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讲到知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

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 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 杜工部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因其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明清文人推崇他为 “诗圣”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二、写作背景

受安史之乱的影响,杜甫一生坎坷,先后经历了读书与漫游、困局长安、陷贼为官、西南漂泊四个时期,而《登高》是写于哪个时期呢?我们来看一下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趁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杜甫在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中抱病登台。 三、解题

说到登高,我们就会想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是一种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回到家乡与兄弟登高辟邪,王维表现的是对家乡的思念,而杜甫表现的是什么情怀呢?我们来融情入境的朗诵一下。 四.朗诵 1.全班读

2.男生读,女生读 3.自己读,疏通大意 五.品味鉴赏

1.我们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悲凉 阴森 萧瑟 冷清 2.这种氛围是通过什么营造的呢?——意象 3.下面我们来找意象,看首联。

⑴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 (2)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3)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明确: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

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

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同吗? )

明确: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因为那时毛泽东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

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由此看来每一位诗人笔下的鸟都是他们的化身。

(4)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1.语言精炼,对仗工整。

2.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既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 4.首联是写景,那颔联呢?——也是写景

(1) 颔联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怎样的图景?(请同学描述) (2)给人什么感觉————广阔深远

(3)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

②落叶归根,也许会加重乡愁,更加思乡。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3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写法? ——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5.作者为何感慨生命短暂,在颈联他给出了答案 (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 (2)什么叫登台呢?——登高

(3)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

(4)课后题: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的颈联,含有八层含义,找一找,本联共写了诗人多少层愁苦?

离乡万里、时值悲秋、 漂泊他乡、常年在外、 人到老年、体弱多病、 孤独无依、思念家乡

(5)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自己的身世倍感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6.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2)国家连年战乱,作者心急如焚,只能通过什么来疏解?——酒 (3)结果呢?为什么

——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 7.展示诗歌思路,思考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作者孤独凄凉,贫病交加,忧国伤时,消愁无门的思想感情。

搜索更多关于: 《登高》教案 的文档
《登高》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ejt15z74k6x2101f4z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