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它对中国社会会产生的影响涉及众多领域:家庭负担、国家责任、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其它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应当通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探析进一步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问题;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因此,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人口多、发展快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特征,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健康的老龄社会,这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1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目前我国不仅老龄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1%。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1]。
1.2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西方发达国家在迈入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经济的巨大发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保证社会福利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因此人们的生育率会有所下降,再加之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的大大降低,人口寿命的延长,最终导致人口老龄化现状。从这个分析流程可知,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是呈正相关的。但是由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生育率被迫下降,因此导致了我国在国家财力尚未非常强大的时候就面临老龄人口比重过高的威胁。世界上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的人均GDP基本都大于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进入老年化国家时仅达1000美元[2]。这表明我国尚缺乏应付老龄化挑战的实力。
1.3城乡发展较复杂,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
由于生育率水平的不同,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比农村要高,特别是上海等大城市人口老龄化超前[3],使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得一些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域上看,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2.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2.1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劳动年龄人口结构
由于人口构成中的中老年人口占比例大,必然会使劳动年龄人口构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年轻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中老年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上升,导致劳动力资源老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体力、智力减弱等一些问题,必然引起职工对现代化技术适应能力的减弱,这对劳动生产率会产生不利影响。
2.2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一方面,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退休费用和各种补贴费用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将大幅增长;第三,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同时,占全市老年人口大多数的乡村老年人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状况迫切需要完善。
3.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3.1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
3.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包括老年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在这三者中,老年社会保障是核心[4]。
3.3积极开发利用老人人力资源
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主要有两个思路:提高退休年龄,延长工作年限和直接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另外,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开展志愿性的甚至是经营性的养老服务,将老年人力资源转化为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也是应付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3.4鼓励新型养老模式
3.4.1“虚拟养老院”模式
这是一种新型的居家专业化养老模式,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由政府建立信息服务平台,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打电话,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提供服务,同时监督服务质量。 3.4.2“以房养老”模式
即投保人将房屋产权作抵押,按月从保险公司领取现金直到身故,相当于保险公司通过分期付款(按月支付)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类似于把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因此也称作“反向住房抵押贷款”(简称“倒按揭”)。 3.4.3“互动养老”模式
以各地养老机构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机制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络,实现老年人异地养老、养生、旅游观光、文化交谊等,其本质是通过统一服务网络对老年人需求资源、养老机构资源、养生资源、旅游资源、医疗保健资源等进行整合和优化。通过“互动养老”,老人可以在当地养老院登记的基础上,到任何一家网络内的养老院度假、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特色治病等,在不增加个人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异地养老。 3.4.4“候鸟式养老”模式
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生活,是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老,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养老方式。候鸟式养老,就是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这种养老衣食住行都在异地的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集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是在游玩中健康快乐的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雪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及对策思考[J].改革发展,2003(11):19-20.
[2] 周丽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社科论坛,2013(09):141-142. [3] 刘从容.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观察与思考,2001(01):24-25. [4] 方卫星.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集体经济,2009(02):179-18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