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3.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 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 水分子质量变大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均一、稳定液体都是溶液 C.
B.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D.溶 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5.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
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B.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C.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7.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 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 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8.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右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丸KNO3比KCl的溶解度大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 C.在20℃时,10g水中加入5gKCl可得到
33.3% 的KCl溶液
D.在50℃时,两物质各5g分别加入l0g水中, 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温度/℃ 10 KCl KNO3 30g 21g 20 33g 31g 30 35g 45g 40 38g 65g 50 41g 88g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11.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5℃时,a、b 的溶解度均为20g 12题图 B.
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将 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分别向100g 水中加入20ga和 b,升温至30℃,所得溶液均 为饱和溶液 12.右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 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 Na2SO4
D.40℃以下,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13.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是 ( )
A. 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 溶解后溶液的质量是200g
B. 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 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14.右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g B. 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 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15.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
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
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
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16.某温度时,将20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1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
溶液
B 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
C 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D 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5%
18.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9.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D 】
20.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21.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
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
系为:甲>乙
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小
D.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22.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