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教学建议
1、以学生熟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质及分子模型来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和构成分子的原子。
2、了解中文元素名称的由来,掌握元素的分类。结合实例多练习,在反复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概念。
3、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
4、组织调查活动(研究性学习),学习数据处理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
1、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2、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3、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从宏观角度则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究竟有哪些呢?
二、教学新课
(一)元素的种类
1、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得出“物质由元素组成”。 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
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
2、结合上述实例适当介绍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它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举例:仅碳、氢、氧三种元素就能构成上百万种物质。
4、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及少量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因此空气是一种混和物,而其中的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则属于纯净物。纯净物还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投影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讲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氮气、氧气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