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 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又称为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通常叫一般耐力。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
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量形式: (1)定量计时法:测量受试者完成特定动作或距离所需时间的方法。
(2)定时计量:测量受试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的次数或距离的方法。
(3)极限式测量:测量受试者竭力完成规定动作或距离的方法。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一般耐力的测量
1.800m跑(女)或1000m跑(男)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耐力就越高。中国学生800m跑(女)或1000m跑(男)评价标准见表5-11。
2.12分钟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是衡量一般耐力水平较为理想的指标。
适用对象:适用于初中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12分钟跑的距离越长,则受试者心肺能力就越强。中国与美国、日本男子12分钟内跑的评价标准见表5-12。
3.50m*8往返跑
测量意义:50m*8往返跑也称为往返耐力跑,它主要反映受试者的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应于7-12岁少年儿童。
评价:50m*8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耐力水平就越高。中国学生50m*8往返跑统计值见表5-13。
除上述介绍的测量指标外,一般耐力还有1500m跑、3000m跑、5分钟跑、9分钟跑等测量指标。
(二)速度耐力测量 测量项目:400m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耐力水平。 适用对象:适用于大学生及体育专业的学生。
评价:400m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速度耐力水平就越高。中国短跑运动员短跑选材400m跑评分表5-14。
(三)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俯卧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肩臂的力量和肌肉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2岁至成年人。
评价:俯卧撑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肩臂肌肉的力量耐力就越好。
中国成年男子俯卧撑标评分准见表5-15。
2.引体向上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相对于自身体重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2岁至大学男生。
评价:引体向上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就越好。中国6-22岁男生引体向上统计值见表5-16。
3.斜身引体向上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女生及12岁以下男生。
评价:斜身引体向上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就越好。中国6-22岁男生斜身引体向上统计值见表5-16。
4.双杠双臂屈伸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双杠双臂屈伸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就越好。中国13-25岁男生双杠双臂屈伸评价标准见表5-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