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勾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实现资源共享。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讲究合作学习集体中的所有成员集体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到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
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把圆拼成和它面积相等的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后,又启发学生想:还可以拼成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拼出了梯形、三角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找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时,我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这些实际上都是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所以合作学习首先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像“小华买了6个苹果,又买了4
个苹果,小华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这就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而像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元旦节快到了,一、二班准备召开元旦庆祝会,需要买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该买哪些水果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当学生提出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后,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调查与统计。这就很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开展合作交流中,教师参与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进行适时点拨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
三、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对权威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教师在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会三听,一是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作好充分的准备 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
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合作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通过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感知。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知识。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点拨提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了解合作学习进展情况,引导展开讨论,指导合作探究,及时鼓励有创意的见解,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只有以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加强实践,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有实效。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金家镇中心小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