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诚信涵义研究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从国外关于诚信涵义的各种文献中梳理了国外诚信的起源和意义的异同,同时也从国内历史文化传承角度,整理了国内诚信的起源和具体意思运用。本文也对国内外诚信的一些近义词进行了辨析,比如:Authenticity、Sincerity、诚信、信任等,为今后研究中学者使用这些词语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比发现,国外的诚信更加重视对自我的认知和忠实于自我;国内的诚信内涵既有认识真实的自己,同时更加侧重诚信的行为以及行为和承诺的一致性。本文认为,任何关于诚信评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应该从诚信涵义出发,区分研究诚信的视角属于心理领域还是行为领域,并且思索国外诚信研究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是否需要对国外诚信应用研究的一些测量、表述进行修改,进而再进行国内的诚信应用研究。
关键词:诚信 词源 语义 信任 异同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诚信传统,“民无信不立”这样古代先哲的示训源远流长。战国商鞅“立木取信”,北宋晏殊诚实树誉等经典诚信故事世代相传。目前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人际交往中的诚信,商业活动中的诚信,也有很多学者研究政府诚信、公务员诚信、领导诚信等。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诚信研究中,本文认为应该首先整顿和梳理出国内外关于诚信涵义研究的各类文献,对国内外诚信的涵义异同进行比较,才能够为研读各类诚信应用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解基础。同时,从中外文化背景和传承来看,国内与国外在研究诚信时对诚信的理解基础和构建维度有所差别。因此,研究国内外诚信涵义的文献,有利于今后学者构建在中国背景下诚信涵义的各类评价和应用体系。
国内外诚信的涵义研究
(一)国外诚信的内涵
诚信的概念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成为真正的自己”。诚信概念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哲学和心理学领域。与诚信尤为相关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Carl Rogers (1959, 1963)和Maslow (1968, 1971)的著作。Rogers和 Maslow主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比如:个体与自己的本性十分协调,同时可以清楚和正确地理解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生活。因为全面发展的、自我实现的人不会受他人的期望所影响,他们可以做出更好的个人决策。非常有趣的是,Maslow认为自我实现的人都拥有强烈的道德信仰。不难发现,这些人本主义心理学为诚信内涵奠定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现代意义的诚信概念则产生于过去八十年(Erlekson,1995)。Harter将诚信定义为“拥有个人经验,了解你自己的原则决定着其思想、感情、需要、稀缺、偏好、信念、过程”。 因此,诚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拥有个人经验;行动与自
相关推荐: